賀歲片中的Drag Queen👑 談談《男兒王》的性別越界

1 / 1

▦ 賀歲片也能很多元!在戲院和《男兒王》勁歌熱舞🎤

從金馬影展就大受好評的喜劇電影《男兒王》,正式在台灣上映,為今年的春節檔期增添不一樣的賀歲喜氣。⁣

突遭失業的中年主管曹啟明,不敢讓妻小知道,又因年紀遲遲無法找到新工作。在房貸車貸的巨大壓力下,因緣際會化身變裝皇后登台,原本古板大叔竟在酒吧綻放了無限風華。從〈愛拚才會贏〉唱到〈看我七十二變〉,甚至跨界用閩南語高歌神曲〈I Will Survive〉,意外讓觀眾歡笑不斷,成為了酒吧頭牌。而其中肩負一家生計的男人之苦、理解不同族群的心酸又讓人為之動容,堪稱2021春節檔最笑中帶淚的好戲。(Yahoo 電影)⁣

《男兒王》作為一部成功的喜劇片、歌舞片,其承載的社會意義也大有學問。在觀眾開壞大笑的同時,也能體會人生百態的心酸,甚至將議題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讓人將觸角延伸至亞洲社會不同的性別處境。⁣
(放輕鬆,這部電影並不艱澀!)如同魔編過去藉由《午夜天鵝》、《迷失安狄》來討論跨性別者的知識,今天,也讓我們透過《男兒王》,一起認識新的性別知識吧😊⁣

▦ #DragQueen 是什麼?變裝皇后是變性人嗎?⁣

由李國煌飾演的曹啟明,原先代表著保守、中產階級生活的異性戀男子,卻在變裝酒吧當中,體會到大眾因誤解所造成的歧視,才是社會無法和平共榮、互相尊重的原因。Drag Queen又稱變裝皇后,片中的皇后們自稱為「阿官」,其實是將外人辱罵的詞彙轉化為自嘲。⁣

Drag Queen 的特色,是將五官盡可能畫上浮誇、繽紛的妝容,並穿著華美、絢麗、隆重的表演服,將女性平時被規範的「合宜」妝容,無限地誇大再誇大,作為解放日常生活規訓的一環。Drag Queen 作為性別越界的代表,模糊了性別定義,讓人以「自己」的身份被看見,而非先被其性別所制約。⁣

片中的 Drag Queen 們並非有著一樣的性別認同,例如主角曹啟明,成為變裝皇后並未改變他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這項職業與其性別並不衝突。就如同《阿莉芙》中鄭元碩所飾演的變裝皇后,他並非男同志,性別認同也未必是女性,卻一樣能從事這份工作。片中的幾位皇后,或許可以說是偏向陰柔氣質,卻只有朱利得的片段有明確解釋其性別認同為女性。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說,Drag Queen 可能會與變性人、同性戀、人妖劃上等好,但絕對並非如此。Drag Queen 作為一個表演,是開闊、多元,且不需硬性界定的,只要人們眼界開闊、放寬心胸看待即可。⁣

▦ Drag Queen 的文化意義

在《午夜天鵝》的討論中,魔編曾提及社會性別與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在某些意義層面上是強迫性的,即一旦偏離社會性別規範就會導致社會的排斥、懲罰和暴力,更不必說由這些禁忌所產生的越軌快感,它會帶來更嚴厲的懲誡。⁣

性別研究學者Judith Butler認為,在父權社會中「性別」是帶有強制性的規範向度,是一個被嚴密控制的物質化過程,並經由各種社會機制反覆強調與申述。但純粹的生理性別是不存在的,關於性別的成見與社會差異也絕不是自然的,因此透過文化構成的性別便可能被改變或消除。⁣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所以變裝文化利用男人女性化、女扮男裝和其他文化策略去歡慶異化、距離和不協調,作為一種微妙的、政治強制操演的結果,性別透過對「自然」的誇張展現,揭露了性別根本上的幻想情況。⁣

扮裝皇后象徵著男女衝突之調解與性別現實的超越,儼然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再從屬於任何群體或類別, 而是20世紀新生代破除性別迷思繭縛,蛻蛹而成的舞蝶。⁣

資料來源:⁣
陳育菁,2016,〈普普教皇的愛慾符碼〉。《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9(2):83-111⁣

▦ 多元視野,看見更多生命與藝術的可能性⁣

《男兒王》作為一部賀歲片,對社會批判的力道並特別強烈,卻透過曹啟明的台詞說出:「我不要讓我的孩子,成為一個歧視和自己不同的人」。曹啟明的兒子是他心胸最開闊的家人,也代表著尚未社會化的孩子,其實不會用歧視的眼光看待他人。歧視的行為,都是從大人的言行當中模仿的。若仔細觀察,片中使用的歌曲,不論是蔡依林、張惠妹、梅豔芳,大多是 #LGBT+ 社群的 icon,這也是本片的巧思之一。透過親近性高的商業電影傳播社會理念,或許也是提供多元視角的一個小小途徑吧。⁣

過去魔編寫的電影性別議題:

從《午夜天鵝》開始了解跨性別知識

順性別可以演出跨性別角色嗎?從《迷失安狄》來說起

追蹤★彡魔法少女の電影紹介所⁣☆彡 👉 @mahoushoujojo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