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沒錢越不要做的7件事,可以透過生活小習慣來改變!

1 / 1

「財富自由」是許多人的夢想,越沒錢越有一些事情不要做,甚至有些習慣就是導致你消費透支的原因,簡單透過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分享越沒錢越不要做的7件事,其實能夠藉由改變自己的習慣,擺脫「青貧族」一詞。

1.不要養成常買塑膠袋的習慣

限塑政策上路之後,不管到什麼場合消費,店家都不再免費提供塑膠袋,無論是購買環保袋或塑膠袋,一個普遍需要1元至10元,甚至更高,累積之下都是一筆花費,更何況購物是大多數人每天的必備行程,自己攜帶購物袋,久而久之而省下不少錢,越沒錢越不要養成常買塑膠袋的習慣。

2.不要養成每天喝飲料的習慣

台灣的手搖飲料店品牌眾多,口味琳瑯滿目,也成了不少國外遊客來玩的必喝美食,但是現在一杯超商飲料或手搖飲料的價格,從20元至100元以上不等,如果一天買一杯飲料,一個月下來大概平均也要花個1千多元,越沒錢越不要養成每天喝飲料的習慣,也是省錢的方式。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3.不要養成想買就購物的習慣

人往往都會有購物的衝動,可能是被「買一送一」的優惠活動吸引,也可能被「期間限定」、「折扣價格」、「獨家款式」、「數量有限」等等行銷廣告洗腦,建議大家購物之前,可以先簡單分成「想要的」跟「必需的」商品,優先購買日常生活必備品,越沒錢越不要養成想買就購物的習慣,降低不必要的物質慾望,也能替你省下開銷。

4.不要養成購買瓶裝水的習慣

比起一口渴就走進便利商店買水喝的習慣,其實自備保溫杯能夠替你省下不少錢,無論是學校、辦公室或公眾場所,多半會提供飲水機,少買一罐20元的瓶裝罐泉水,越沒錢越不要養成隨時購買瓶裝水的習慣,也能替你不知不覺當中省下許多零錢。

5.不要養成常聚餐外食的習慣

飲食占了一般人蠻大比例的日常支出,也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越沒錢越不要養成經常聚餐外食的習慣,總是去一頓就要好幾百塊的餐廳,不僅花費驚人,也不一定對身體健康有益,應該劃分出聚餐預算,別讓自己總是處於透支的狀態。

6.不要養成躺平族的理財習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因為沒錢所以就不能理財了,是蠻自我放棄的觀念,越沒錢越不要輕忽理財的重要性,像是簡易的收支平衡、消費記帳、涉獵穩健型投資工具、儲蓄...等等,都可以一點一滴累積相關知識後,再採取實際行動,或許一開始效益無法立刻彰顯,但慢慢地就會得到回報與成就感。

7.不要養成常吃消夜零食的習慣

有時候吃東西也是一種儀式感,透過吃宵夜零食得到一種幸福的滿足,但其實太晚吃消夜,或是老是吃高熱量的零嘴,對於身材與健康也是大有影響,越沒錢越不要養成常吃消夜和吃零食的習慣,不妨著重於三餐正常攝取足夠的營養與適當的份量。

圖影來源:劇照,僅供文章分享使用

#沒錢不要做的事 #窮人與富人的差別 #省錢心法 #富人思維 #窮人思維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暖樂Loftwarm / 撰文編輯

🍀 FB粉絲專頁 👉 點我

🍀 Instagram 👉 點我

🍀 痞客邦部落格 👉 點我

🍀 E-mail來信 👉 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