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別落入了「知識的詛咒」

1 / 1

與專業人士例如理財顧問、醫生、律師對談,或者參加學者的講座,亦或是閱讀專業行銷人的部落格文章時,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明明很認真聽他們說話或是已經一個字一個字細讀他們的文章,卻仍然一頭霧水,搞不懂他們所說的意思呢?

 

這不是因為你不夠專注或是你有理解上的問題,而是由於他們很有可能忘了你並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所以他們不僅講的很快,還運用了專業術語以及抽象知識,且沒有深入的解釋其中的涵義,導致你有聽沒有懂。

 

這樣的情形其實是觀點取替失敗的其中一種,被稱做「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

 

先從什麼是觀點取替的失敗開始講起吧,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難以透過別人的眼睛來看世界,無法了解別人在想什麼,亦無法得知別人是怎麼看我們的。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現在不少自媒體經營或寫作的教學都會告訴我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製作內容,可是觀點取替失敗卻告訴我們這是太過困難的任務。

 

觀點取替的失敗分成很多種,包括我們傾向高估他人對我們的態度和情感的理解程度,使我們誤認為別人一定了解我們內心在想什麼。以及以自己做為標準來評估別人,預期他們如何評估自己的時候也以自己的經驗為基準,結果都是自己的感覺,沒能以客觀的視角來評估他人。

 

這篇文章所要談的「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亦是觀點取替失敗當中的一種形式,也就是當我們成為了某方面的專家以後,我們會認為別人也具備同樣的知識水準,甚至很難相信別人沒有這類的知識。

 

我們會用自己既有的知識去判斷別人的所知,當我們取得了某個資訊和知識之後,即使我們不知道他人有無相關的知識,依舊會單方面以為他也具備這些知識。

 

卡內基美隆大學的三名教授,羅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摩爾(Don Moore)和韋伯(Roberto Weber)曾經做過一項實驗,證明了知識的詛咒的確存在。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他們找來了該校商學院的學生,在他們面前放置了幾組各有一個細節不一樣的圖片,並將他們分成三組。

 

第一組是未知組,這組的受試者完全沒有得到任何的提示或線索,他們必須單靠自己的能力找出圖片的差異;第二組是已知組,他們在看到圖片以前,已經先被告知圖片的差異;而第三組是選擇組,他們可以選擇自己要不要付費取得相關資訊。

 

在這個實驗中,第三組的用意是在測試受試者是否會為了取得未必有用的資訊,願意花費金錢。此外,每一組的受試者還被要求猜測未知組能夠正確找出差異的比率,猜測的準確率越高就能獲得越多的報酬。

 

結果,未知組正確挑選出兩張圖片之間差異的比率只有二十%,那麼究竟哪一組的猜測最接近這個數字呢?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答案是未知組的預測最為準確,未知組的預測比率是三十%,而已知組的預設則大大失準,他們預測未知組正確找出差異的比率高達五十八%。

更有趣的是,選擇組有二十九%的受試者選擇付費,然而付費之後並沒有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報酬,因為他們預測的比率高達五十五%,另外不選擇付費的受試者則對於這個項目的預測為三十五%。

 

從實驗結果可以明顯看出,在觀看圖片以前即獲得資訊的已知組受試者,會將他們既有的資訊投射到未知組身上,認為他們應該知道圖片之間的差異。

 

選擇花錢取得資訊的受試者也是,他們付費以後擁有了資訊,卻也造成自己的預測產生了偏差,最後使的自己能獲得的報酬減少。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藉由上述實驗,我們可以得知知識的詛咒會使我們誤以為別人也知道我們所知道的資訊或是知識。

 

因此想要傳遞專業知識的時候,例如在工作上或是在經營個人品牌的時候,如果提及專業用語或較為抽象生硬的知識時,不要忘了多加解釋,甚或是用簡單好懂的方式,加上相關的範例,讓也許並不具備此領域知識的人們更易於理解你的內容,才不會使你的觀點取替失敗,落入了知識的詛咒。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也歡迎留言或是私訊跟我說你想聽的主題😉📩

以下順手支持一下提筆心手的日常提煉~讓你天天有所成長!!

 

💙歡迎追蹤我看更多💙

🎀 POPDAILY帳號追蹤給個鼓勵 👉 追起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FB粉專點讚鼓勵一下 👉 讚起來!

🎀 Cheers酷青酷業專欄 👉 讀起來!

你的每一個支持點讚都是我持續創作分享的動力!!

 

我是提筆心手,每天寫點甚麼,讓你看點甚麼,從生活中提煉值得用心體會的觀點,幫助你生成新的思路。

更多自我成長/夢想追尋>>提筆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