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爛的人|有時候,我覺得我像是自己人生裡的旁觀者

1 / 1

前陣子去電影院看了期待已久的「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除了對這部電影的片名很感興趣外,也對在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女演員的Renate Reinsve頗為期待。

整部片分成十二個章節、序、跋,講述一個青年女子從愛情故事裡找尋自我的故事,為丹麥導演Joachim Trier《奧斯陸三部曲》的最終作。在電影裡每一顆鏡頭都好漂亮,尤其是特寫在女主角身上的淺景深鏡頭,好多幕都很適合讓人右鍵儲存下來當桌布,看了真的會好想要去奧斯陸定居,Joachim Trier其實是丹麥的觀光宣傳大使吧⋯⋯

(以下有雷)

- 愛情與失去 -

看完整部電影後,我必須很不客觀的說一句,女主角茱莉真的是一個很爛的人(。・ω・。) 但她在愛情裡的反覆及不確定(這個等等會在下一個章節講到)卻也反映了現代人類由於資訊快速流通,每個人對於自己生活裡的事物的熱情相對轉換的很快速。就像茱莉一開始以為自己喜歡成熟穩重的艾索克,後來在年輕的艾文身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感受,而假性的「出軌」(英文寫:Cheating),卻又再得知自己懷上了寶寶之後,對她和艾文之間的感情開始充滿了懷疑和害怕。

而在這邊我想把茱莉的感情線拆成兩部分來看,第一部份是她與艾克索的愛情,另一部分是她與艾文的。

我在跟你解釋我的感受,你卻在為我的感受下定義。

其實我覺得茱莉和艾克索之間的感情比起她跟艾文的更能吸引我。兩個人年紀有差別,想法也有差別(茱莉認為自己缺乏母愛,然而艾克索卻渴望擁有家庭;茱莉是個寫出#MeeToo時代的口交,一個不折不扣的女權擁護者,艾克索的漫畫中卻充滿了充滿男性霸權的角色和對話)讓我最難過的是當茱莉下定決心離開艾克索時兩個人在客廳裡的激烈對話,從這裡明顯可以看出兩個人的個性和年齡所帶來的隔閡和差距。艾克索一味的詢問茱莉知不知道她離開他之後會過得如何如何痛苦,走了之後她要跟誰住?她要去哪裡?卻不肯去了解茱莉的內心(畢竟茱莉也是個充滿矛盾的女孩)。而茱莉則是沖昏了頭,滿腦子裡都只想跟艾文在一起,跟艾克索的相處讓她覺得自己被禁錮了,她渴望與艾文相處時的自在,恨不得趕緊拖離現在的生活。「不知道⋯⋯我會回去找我媽住吧。對,我會回去找我媽住。」茱莉支支吾吾地回答。

我認為茱莉急迫著想與艾文在一起的心態,某種方面來說其實是一種逃避,逃避組成一個家庭(當媽媽)的責任,逃避自己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迷茫(從後來她和艾克索在醫院外的對話可以得知,她其實很羨慕艾克索能把自己寄託在漫畫和藝術的世界裡)。但這些真的能逃避的了嗎?即使跟艾文這種也不想要孩子、看似與她心靈契合的人在一起,最後也還是免不了得知自己不小心懷孕了的事實。

放輕鬆?你最會的就是放輕鬆了⋯⋯可以就這樣在咖啡廳端盤子端到五十歲,但我沒有辦法。

會放這句話當成引言是因為我對這句話印象極為深刻,當茱莉忍不住像艾文噴了一堆話的時候,當她講出這一句話時我真的忍不住發出「噢」的一聲,這句話真的太傷人,也算是許多情侶的致命傷。例如《六弄咖啡館》裡的關閔綠和李心蕊一樣,兩人對未來和生活的看法截然不同,在談論價值觀時就像隔著一道玻璃牆講話一樣,看得到對方在說話,但對方在說什麼卻聽不進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在某方面來說,茱莉和艾文卻應該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就如同《安眠書店(YOU)》裡的Joe 和 Love 一樣,「破碎的人容易吸引破碎的人」,兩人都有對原生家庭的缺陷和遺憾,兩人都對婚姻生活擁有共識,甚至兩人的初次見面就是充滿了「不堪」。而這種「不堪」卻讓茱莉感到新鮮,這與她跟艾克索之間的感情截然不同。

記得電影裡的第一幕讓我印象深刻,是茱莉穿著一身雅緻的露背洋裝在陽台上抽煙,然後她稍稍轉過了頭似乎在看著什麼,畫面戛然而止。一直到電影開始後才知道,她在看的是被書迷、記者包圍,正在發表自己新書的男友艾克索。對她來說,她覺得這是一股無形的壓力,一個與週遭環境格格不入的不適感讓她忍不住在奧斯陸的街道上紅了眼框。她悄然溜進陌生的派對裡,與初次見面的艾文的互動裡充滿了性癖、尿、臭味,甚至還有屁。而我認為,正是這樣看似「不堪」的話題,把她從剛剛那個莊重且充滿壓力的環境裡抽離出來。但她與艾文之間難道就真的是那樣般配嗎?離開艾克索、投入艾文的懷抱,是衝動抑或是忠於自我呢?這個我會留到下一章節來探討。

- 矛盾與善變 -

我愛你,但我不愛你

我認為在愛情方面,其實茱莉從未想清楚過自己想要什麼。導演Joachim Trier在坎城影展的訪問裡有提到,這部電影核心是關於愛情,但是延伸出的是愛情帶來的、一位30歲女子的失落與迷茫。

還未到而立之年的茱莉和已經超過四十歲的艾克索在爭執時,從兩人的對話裡可以發現茱莉的心智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她就是所有矛盾的集合體。從一開始的不想要孩子,到後來聽到隔壁夫妻吵架的聲音後,扭頭就問艾克索要不要在今晚做人。拋下了艾克索,以為艾文就是那個「對的人」,結果最後在面臨艾文時,她又對自己的感受動搖了。我曾與看過此電影的朋友討論過,為何茱莉在發現自己的文章被艾文看過後,先是詢問艾文「覺得我的文章如何?」卻又在艾文表達「很好,我覺得寫得很好」之後暴怒,對艾文嘲諷:「你最近一次看書是什麼時候?」這樣看似渴望被稱讚、卻在被稱讚後燃起怒火的行為,非常的矛盾。而根據後來茱莉和艾克索在醫院裡面的對話,我們猜測到,也許茱莉內心裡還是會對自己過去的決定保持懷疑,還是會將艾克索和艾文進行比較。雖然艾文跟她是如此契合,但是她心底對於艾克索那股文藝氣質、打從心底對一件事的熱情,卻還是十分欣賞和著迷,而這也是艾文(或甚至是茱莉自己)所缺乏的。

我感覺自己從來沒有想清楚,我就這樣糊裡糊塗的往前走。

在序(prologue)的時候,透過旁白我們知道女主角茱莉對於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找不到方向。從一開始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外科醫生,到後來她發覺她比較適合當心理醫生,又後來發現自己其實比較喜歡攝影。又或者是她在愛情世界裡,徘徊在兩個男人之間。又或著對於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這件事,她也是游移不定、持續善變著。茱莉代表著的是所有對生活感到無法掌控的人,相信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和她一樣「糊裡糊塗的往前走」。但這些其實都是沒有關係的。在電影裡,「世界上最爛的人」這兩句話從頭到尾都不是從茱莉口中說出來,反而是身為男主角們的艾文和艾克索。我想這也許代表著,不論是哪種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某方面覺得自己很糟糕吧。

本來我覺得很諷刺,電影海報中茱莉難得快樂在街道上奔跑的影像,居然是她心靈出軌、對世界按下暫停後跑去找艾文親吻後的畫面。但後來仔細想想後,也許當下在她心裡,那是她唯一少數覺得自己是為了自己而活的時刻。她拋下了所有價值觀和道德束縛,去追尋當時(可能是衝動,也可能是勇氣)她內心裡真正渴望的東西。

- 成長與改變 -

我害怕孤單,我害怕一個人,離開你之後我就會像站在碎冰上的小鹿斑比一樣。但這也是我為什麼必須得離開你。30歲的我沒辦法再像斑比一樣脆弱和無助。

雖然茱莉在劇中代表著的是「世界上最爛的人」,但卻無可厚非,畢竟主角都是要成長的。像在學校的影視寫作課裡李懿芳教授說過的,所謂精彩的故事,就是「觸發」、「衝突」和「解決」,也是所謂的「三幕劇」結構。在發生了那麼多事情後,最後的結尾是茱莉剪掉了自己的長髮,找到了自己所熱愛並堅持著的事情、離開了艾文,在窗邊看著他與另一個女孩共組了家庭。此刻的茱莉,眼神是堅定而溫柔的,未來她會怎樣我們不會知曉,但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

而成長最大的證明,我想就是學會如何放手。茱莉首先學會的是如何在愛情中放下,就如同她對艾克索說的,她知道自己很依賴他,也知道選擇離開他的她會多痛苦,但她必須得如此,只有這樣她才能找回自己的人生並學會獨立。後來年紀稍長後,茱莉開始學會如何在人生中放下、如何面對人與人之間的生離死別。想必她在艾克索離開的那個夕陽裡,不僅心碎,內心裡肯定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最後,附上艾克索給茱莉一段溫柔的話。

我最大的後悔就是,沒有告訴過妳,妳是一個多棒的人。

以上,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淺淺解釋,因為導演在很多細節上並沒有詳細解釋(例如第8章,茱莉的自戀馬戲團),所以同時給了觀眾很多的想像空間!另外我想講一下其他影評裡很少講到的,關於第九章「山貓大鬧聖誕節」裡,艾克索與身為女權主義者的訪談者之間的強烈辯論。與朋友討論後,我想艾克索想表達的應該是類似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作者已死」的觀念。當作品產生後,就應該要與作者本身進行完全的分離。因為作品的「價值」可能會受到不同時代、不同讀者、不同空間等等因素而產生改變,那麼我們對作品的批判和解釋,需要跟作者本人混為一談嗎?而作者如果只是單純把自己的內心寄託到藝術裡,那他在藝術裡的想法需要被批鬥嗎?我覺得這也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世界上最爛的人 #Theworstpersonintheworld #Verdensverstemenneske #Cannes #JoachimTrier #RenateReinsv #電影 #影評 #坎城影展 #奧斯陸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