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平均每10分鐘吵一次架!5原則妥善處理手足紛爭,這個誤區好多爸媽踩過!

1 / 1

美國有研究表示,年齡介於2~4歲的手足,平均每10分鐘就會吵一次架!這數據聽來誇張,但家有二寶以上的父母應該都很能感同身受。究竟為什麼兄弟姊妹可以這麼愛吵架?每次吵的問題都大同小異,實在讓爸媽心很累。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好好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讓他們懂得包容和分享呢?

(圖片來源:Pexels)

 

手足紛爭頻繁是什麼原因?

通常小小孩會吵架,不外乎就是幾件事:資源的爭搶(玩具、食物、任何生活用品)、討關愛、習慣不同等等。誰先洗澡、誰今天晚餐要用小熊的碗吃、誰要玩洋娃娃、誰比較愛媽媽……不管是我們想得到的,還是完全意想不到的雞毛蒜皮小事,手足都可以吵!

其實講白一些,原因就是生活上的各種摩擦,和大人同住一個屋簷一樣,我們也會看不慣家人或伴侶的部分生活習慣,只是大人比較懂得去協調、溝通與調整自己,大多數的摩擦都能在溝通後獲得改善,但小小孩不僅還沒學會溝通的技能,也還不懂得怎麼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兩個以「我」為中心的小朋友生活在一起自然就是大吵小吵不間斷,這是無法避免的。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手足紛爭的處理五原則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孩子吵架,但還是有一些因應的對策或原則可以參考,讓手足紛爭得到盡可能妥善的處理。

原則一、不要立刻介入

雖說小小孩吵架時容易演變成無效的爭論(像是:「是我先拿到的!」「不是,是我!」「是我啦!」「才不是,你亂說,是我!」……無限循環),但即便我們清楚他們現階段無法靠自己解決衝突,我們還是要留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嘗試去處理看看,因為衝突的處理是必須透過經驗累積才能越來越圓融的。除非孩子已經吵到動手打人或尖叫不止,否則就先讓孩子自己試著溝通看看,等到進入了鬼打牆狀態後再介入了解吧!

 

原則二、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件

就像大人往往無法在氣頭上做有效的溝通一樣,小孩也是一樣的,況且雙方會吵架,其實根本緣由也是彼此因為這件事有了不好的情緒感受,又無法互相理解,才會有爭執。因此優先處理雙方的情緒,比爸媽在旁邊不斷分析誰對誰錯或是下指導棋還要重要多了!

 

原則三、不要堅持分對錯

有些大人在處理手足的紛爭時,總是會落入「區分對錯」的誤區,總覺得分出對錯、讓錯得多的那個孩子道歉就完事了。但其實很多爭執是雙方都各有有理處,也各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硬要去分出誰對誰錯,其實沒有意義。爭執的發生源自於雙方無法互相同理、溝通技巧也不成熟,這不是分出對錯就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啊~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圖片來源:Unsplash)

 

原則四、不偏袒任一方

就算手足之間,有一方平時個性比較乖巧、一方比較衝動,父母也不應預設問題就是源自於衝動調皮的那方。我們可以輪流傾聽兩個孩子敘述這件事,並從中幫他們釐清各自糾結的地方、一邊同理感受。需特別注意的是,孩子常會擔心「是不是誰先說誰就贏了」、「大人先聽對方說,是不是就不想聽我說了」,因此也可以特別跟孩子強調,誰先說都沒有關係,表明自己兩邊的想法都會聽、公平對待雙方,這也能有效幫助孩子緩和情緒,更理性地敘事喔!

 

原則五、避免負面言論

大人在介入孩子的紛爭時,切記別說出「怎麼又是你先開始的」、「你做錯事,還有理由?」等等負面言論,這可能讓孩子以後再也不想對你敞開心扉,反正大人都覺得每次都是我的錯呀,也根本不想聽我說話,那我幹嘛說!這樣的想法越鞏固,親子關係和手足關係都會一併受到影響。

責備,其實只是大人在發洩情緒,對孩子的行為改善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同理、傾聽、討論才能真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又不傷及親子關係喔!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以上的手足紛爭處理原則提供給大家!雖然無法幫助大家100%避免孩子再持續發生爭執,但至少在往後發生類似事件時,我們能夠讓孩子在這場衝突中學到更多,也更懂得同理他人~

 

【延伸閱讀】

孩子搶玩具怎麼處理?優雅化解紛爭祕技分享~這3種常見NG做法要避免!

哥哥就要讓弟弟?誰說的!不僅無法讓老大學會美德,反倒讓手足失和!

手足共用同一房間,是好還是壞?為孩子帶來的四種影響,值得讓爸媽參考~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 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Lexie

#同理心 #吵架 #手足 #手足紛爭 #搶玩具 #溝通 #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