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而堅定」每次都失敗?要怎麼兼顧親子關係又不養出皮小孩?5大原則停看聽!

1 / 1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的專制式教養已不再被多數人推崇,大部分的教育專家亦不認同透過高壓、強硬手段甚至是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是支持「正向教養」。不過,親自帶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在正向教養的實戰中卻常常懷疑自己,我真的不應該兇小孩嗎?我這樣做真的正確嗎?我這樣不會養出公主病、王子病的小孩嗎?也許,當你落實「溫和而堅定」的教養大原則後,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圖片來源:Pexels)

「溫和而堅定」的教養大原則

原則一、無論如何絕不退讓

所謂的「堅定」,即是指「絕對不妥協、不退讓」,許多家長因為對孩子的哭鬧沒轍,孩子一哭心就軟了,便開始將自己的底線往後退。孩子其實精得很,他們只需一、兩次類似經驗,就能發現哭鬧會對自己產生有利的影響,而後食髓知味,讓家長崩潰怎麼越來越難帶!因此,即便我們必須表現溫和,但也不能溫和過頭,讓自己成為沒有原則、好說話的大人。

原則二、爸媽情緒穩定,小孩情緒才會穩定

當我們看見孩子闖禍、胡鬧,而跟著氣急敗壞時,孩子的情緒肯定會被跟著往更高點推,當然也就更加難以溝通,使我們更怒不可遏,因此發現自己理智線快斷掉的時候,可以選擇先轉過身讓情緒冷靜一下,再繼續處理這件事。當爸媽能夠好好說話時,才有辦法引導孩子好好表達。

原則三、對事不對人

既然要「溫和」,我們便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針對。事實上,使我們動怒的是孩子做的「事」,而不是他這個「人」使你生厭,因此,就事論事是必要的。我們可以好好描述孩子做了什麼事讓我們感受不好,但可千萬別說出「你讓我很失望」、「你就是愛唱反調」等對「人」有強烈針對性的語句。

(圖片來源:Pexels)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原則四、全程同理孩子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天生就想當壞孩子,所有在大人眼裡看起來的故意、調皮,都帶有其他的動機,像是覺得被冷落,想引起大人注意;或是因認知程度不足,對規範不夠了解,因此嘗試做做看這些事來確認大人的反應等等。

無論是什麼動機,絕對不會是「我就是想惹大人生氣害自己被罵」,因此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必須時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們的動機,或是對他們的動機做確認,例如:「你剛剛一直大叫,是因為我跟阿姨聊天聊太久沒有理你嗎?」了解動機後,再採用溫和的態度來和孩子一起聊聊解決辦法,溝通更順利!(注意還是要一邊堅守自己的原則喔!)

原則五、爸媽自己要說到做到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也會一併商量「再犯的後果」,例如:「如果下次約定時間到了還耍賴不回家,我們就一個禮拜都不能去公園玩。」當孩子同意這項規則,再犯後爸媽卻又在一週內再次帶孩子去公園玩,就是打破自己訂下的原則,毫無「堅定」可言,孩子也會認為「反正爸媽每次都只是說說而已」,往後持續挑戰爸媽底線!

(圖片來源:Pexels)

「溫和而堅定」與傳統打罵的成效差別

差別一、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且親子關係較親密

傳統打罵雖然能讓孩子立刻改正行為、一秒不敢胡鬧,但孩子往往只是懾服於當下的恐懼感,並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也會因為大人的權威感太高,讓孩子較不敢與大人親近,親子關係將因此變得愈來愈疏離。

差別二、孩子更善於溝通,有利發展人際關係

「溫和而堅定」的教養方式,因為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與孩子溝通,在這過程中孩子也勢必會學到許多解決衝突的方式,有助於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的提升,而這個能力可是一輩子受用,也是傳統打罵教育中所無法提供的喔!

差別三、孩子性格更開朗健全

許多從小被打罵到大的孩子,雖然外在非常彬彬有禮、討人喜歡,內心的自我價值感卻很低,經常會懷疑「爸媽並沒有這麼愛我」、「我這個人或許真的很差」,性格也比較畏畏縮縮;如果是受「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方式長大的孩子,通常並不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而是養成開朗又健全的人格,在人生各階段的挑戰中也將過關斬將!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圖片來源:Pexels)

孩子不用一定要兇、要打罵才會乖,用對方式,即便不打不罵也不會養出公主病、王子病!

 

【延伸閱讀】

1個問題拉近親子關係!6個小撇步教你疼愛但不溺愛你的孩子~

罵完小孩好後悔?4技巧修復親子關係!脾氣再好的父母都有發怒的時後,學著自我和解吧~

罵完孩子好愧疚?親子教養作家羅寶鴻:每天「睡前3件事」讓孩子覺得被在乎、有價值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Lexie

#幼兒教育 #正向教養 #溫和而堅定 #親子溝通 #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