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團體,學的不是人際關係,而是在人群中發現自己

1 / 1

我在學校沒有朋友!

今天我跟我的好朋友吵架了,他再也不是我的好朋友了!

他們真的很討厭,都不讓我一起玩!

這是孩子們進入校園後,開始團體學習時,最常聽到的困擾。

許多家長聽到這樣的聲音時,總是很擔心地說:怎麼辦?孩子好像在人際關係上的發展不好。接著就會開始努力的想幫助孩子交朋友。例如:買零食請客或是辦活動邀請同學到家裡玩等等。

但,這是好方法嗎?

孩子遇到的真的是人際問題嗎?

真的只要對同學們釋出善意就可以將人際關係變好?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人際關係,只是讓孩子認識在團體中的自己是什麼樣貌

很多資訊都會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像是在社會上、職場中、人際關係好不好直接就關係著生涯發展順不順利。這些在大人的世界中,也許是事實。也因為這些原因,才讓家長特別關注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

在孩子的學習階段,人際關係並不是首要的課題。在人際關係之前,孩子必須要先了解自己,在團體中,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受歡迎的還是不受歡迎的?受歡迎的原因是什麼?不受歡迎的原因又是什麼?

團體成員的反應就像是一面面的鏡子,能夠反映出自己的樣貌,這是在家中無法獲得的。因為家中成員大都有著相同的習慣、行為,像是使用家中的物品不需要詢問,不需要輪流,沒吃飯家人會幫忙留食物,很多事情都是習以為常,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但是,到了學校就是大大的不同了,很多東西是共用,要輪流,要自己拿,不會有人主動幫忙,要自己動手,還有許多事要負責執行或是分擔任務,每個人都是必須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這些都是在家中不會發生的。

因此,在校園的團體生活中,首先要適應的就是團體中的自己,不再是家中的自己,自己在團體中的樣貌是什麼樣子呢?

人際關係,是讓孩子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機制

我們無法讓全世界的人都喜歡我們。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人際關係不是要我們去討好別人,然後讓別人喜歡我們,而是一種讓我們學習表達自己的機制!當我們不斷的在團體中真實的表達自己,欣賞我們的就會跟我們成為好朋友,不理解我們的,自然就會離得遠遠的,這是正常的人際關係發展。

如果,理解我們的越來越多,那表示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很豐富,有許多人是接受自己的。反之,不理解我們的越來越多,接受我們的越來越少,那我們就要仔細思考一下,這是我們表達不夠的結果,還是真實的我們並不是那麼多人能夠理解的,接著就要做出選擇,一是接受這樣的結果,因為我就是我,我已經表達清楚了,一則就是修正我們的表達方式,這就是人際學習機制的開始。

關係的建立無法替代,只能陪伴孩子面對人際關係發展的過程

正因為孩子在團體中是要學習發現自己,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就無從插手或是替代,像是買零食或是辦活動都不是幫助孩子發展人際關係的好方法。

我們能做的只有陪伴著孩子,一路面對人際關係發展的過程。期間可能是沮喪的、開心的、生氣的、難過的,這些我們都沒有辦法替代感受或是插手處理,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直在孩子身旁,隨時聆聽與感受他在人際間的所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