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原生家庭賦予的生活繪本好的讓它沿用,想改變的,就努力練習不一樣

1 / 1

5月27日

一早下樓,少了淡淡的二手菸味

取而代之是母親在床邊輕輕地詢問玻璃肉料理方式(從小吃到大後來才知道它叫嘴邊肉)

溫柔地精神喊話,告訴父親:孩子比較喜歡你煮的味道要趕快好起來,教我怎麼煮!

在一旁淺淺露出半月型微笑,真不愧是母女用的招數如出一轍!

昨天直接拿了一把不知名青菜,希望可以多點和父親互動

囔壤問著是什麼菜、如何料理

但只有搖搖頭回應一切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以前,號稱省話一哥的父親,廚房大小事完全難不倒他

滿漢全席到山產野味,都不成問題

教我煮飯的是我爸,只可惜,只傳承到表面功夫,那些深層手藝在本人惰性使然之下還來不及傳授

最近常聽到母親對著父親發動柔情攻勢溫柔宣言

今天有個很大動盪,久久未散

從有意識以來,父母的相處方式大多是碎念大於好好說話

好像未曾有過輕聲細語,無論在溝通上或是請對方幫忙之類

那時候,只是單純覺得,也許這就是生活模式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每對夫妻、每個家庭都有一本外人難懂難解的經

現在淡淡看著這些和輪翻撥放片段,特別有感觸

從前到現在,唯有在軍中下達口令、嚇唬小孩、準備變身前

除此之外,幾乎不會大聲說話

也難怪社區都覺得我本人說話好溫柔,哪像他們家那位

聽了很爽快!但我想說,這叫做笑裡藏刀

輕輕說重重聽,如果可以稍微上下唇為開發聲,我幹嘛要嘶吼使用丹田

想說的重點是,原生家庭裡,父母的相處之道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好的讓它沿用,想改變的,就努力練習不一樣

看著現在的孩子、另一半,當情緒波濤洶湧噴出

大部分選擇先沉默,再輕輕放箭(對另一半拉)

我們的爭執都是在孩子不在之處,因為官將手表情太逼真寫實

實在不宜在幼兒面前上演

我想,這就是原生家庭賦予的生活繪本

從前沒做到的,現在,我來試試「溫柔對話」

今天父親精神特別不好,連進食都毫無意願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下午喊了多次疼痛,我想應該是腫瘤作祟

早上母親虎口婆心勸說吃藥,不吃就是不吃

傍晚母親外出一會兒,哀號喊疼

我便順勢問:我們來吃藥好嗎?不然你會好痛

父親點點頭!

依然吃了幾口就不吃,但少了痛感,睡眠安穩許多

在廚房看著母親唸著

因為防疫假,你們大家都回來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不然我一個人在家顧他,我也很害怕

說著說著就哭了…

看著母親蒼老的白髮

我輕輕說:媽~妳知道我們已經依照爸爸心願簽署放棄急救書,

選擇居家安寧在家善終,病況基本上會越來越差,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它舒服點,不要有太多病痛!生老病死最終回總會期許以舒服方式回家

嘴裡雖然這麼說著,內心多希望會有一絲希望期待父親擁有甚強求生意志

照顧病人的辛苦,不僅僅是體力,最大莫過於是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