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正確」的選擇?

1 / 1

最近在讀一本書,是獨慕溪的《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內容很長,大致是在說作者本人在面對到生活的各種大小事之後所得出來的一些心得想法

其中有一章節讓我印象深刻,倒也不是因為多麼中肯,只是讓我更透徹地去思考我的生活和人生。

那一章節是在講關於旅遊的。

旅遊在我生活中,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自認為是個流浪者,只是因為各種原因

(與其說原因,不如說是藉口)

目前在台北,已經駐足到第六年。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其實很喜歡到各地去生活,享受當地的人文風情

隨著當地的步調生活,想辦法讓自己成為所謂的「當地人」。

圖片來源: 攝影師:jasmin chew,連結:Pexels

想起當時候選大學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北部以外的學校

當然,那時候已經大概有底自己會上哪間學校

但還是不死心地把全台除了北部的以外國立大學都填了一輪

最後才將低標的北部私立大學列入名單中。

毫不意外,我順利地離開了北部,來到了東部開啟我的大學四年生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也是第一次我離開自己生長的城市,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獨立生活

雖然當時候也有室友,但對我來說,離開了父母的羽翼,我就是孤身一人在外生活了。

印象非常深刻,家人對於我要去東部念書這個決心有點擔心

一方面是因為交通不比西半部方便,另一方面是離開了他們可以管轄的範圍

畢竟過去18年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生長的都市,連通勤的機會都沒有。

結果大學跑到了離家車程要5小時的東部,我了解他們的擔心,但我也意識到這是我一生當中最寶貴的時候

無論是不是到東部,至少要自己生活一次,趁還可以讓父母幫我負擔生活的壓力時。

因為畢了業,就是無休無止的重擔。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依稀記得,那天是我爸媽陪我辦入學,跟著我一起找宿舍、認識到我接下來要相處四年的室友兼同學

也真的蠻幸運跟其中兩位當了四年的室友,即便我中間有無數次想要自己搬出去住,但後來都作罷。

入學那天晚上,我和爸媽在學校附近吃晚餐,爾後,爸媽啟程返家,留下了一個對於未知充滿期待的我回到宿舍。

時至今日,雖然已經事隔快要10年之久,但是那種期待、興奮跟感動,依然留在我的心中。

每每想到大學的時光,總是感到特別的開心和興奮。

不單單只是因為大學的生活很精采,可以照著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加入想加入的社團,和室友一起出去,跟當時的男友打通宵的電動。

更多的是,那時的我對於自己到花蓮念書,一點都不後悔,甚至非常慶幸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

那種感覺,我認為是我做了一個最正確的決定。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沒有任何的後悔,甚至很慶幸,也很感謝當時候的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

這大概也是為甚麼我每次對生活、工作感到無力之時,總是想要回到花蓮

不僅僅是因為那邊的感覺讓我真正感到放鬆

更多的原因我認為是,回到花蓮,讓我有一種重回大學生活的感覺

那種悸動跟興奮,好像任何挑戰來我都可以披荊斬棘一樣

讓我暫時逃離那些不想面對的壓力、責任和繁雜的人事物。

讀到那個章節,也喚醒我對於旅遊的渴望和期待

的確,我現在的穩定收入深知不是我自己真正想要的,但卻足以支撐我的日常,滿足我偶爾的任性花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現在這樣,即便不是我最滿意的生活,但暫時可以滿足我偶爾出去旅遊的慾望。

也提醒了自己,當對工作感到無力煩悶時,就安排下一場旅遊

同時,也督促自己好好執行理想生活計畫,盡快規劃並且行動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型態。

圖片來員:攝影師:Lukas Rodriguez,連結:Pexels

當初選擇花蓮念書和經歷了四年依然對於身為東華的學生感到驕傲、對於花蓮依舊充滿驚喜,沒有一絲的後悔的那種感覺

現在在生活中,真的很難很難找到

也許是因為經歷過生活的淬鍊,多了一點世故,也多了一些擔憂,做任何決定都是「綜合平均指數」下的最佳選擇

但內心總有一種遺憾、差強人意的感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雖然已經是評估過後最好的選擇,但仍然不是我內心那個最想要的選項。

進到社會之後,好像就必須收起自己的任性,多考慮一點現實,不能完全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如果有,那也僅是生活中的小小確幸,可能就是飲料點成了大杯,加了一分糖慰勞一下辛苦的自己,但卻沒有真正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的感覺。

也許,我做了對的選擇,但卻不是我最想要的。

封面圖片來源: 攝影師:Владимир Гладков,連結:Pexels

哈囉讀者你好,

感謝你持續的關注我的文章,若是你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請不要吝嗇的幫我按個讚

若是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身邊的人有幫助,也請你幫我分享給那位需要你幫助的親友

若是你喜歡我的文字,也很歡迎你持續追蹤我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最後的最後,如果你有想要跟我分享的,或是希望我可以更好的地方,也歡迎你在底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