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至上、超凡脫俗的愛──柏拉圖式愛情

1 / 1


柏拉圖式戀愛(platonic love)或柏拉圖式愛情,又稱純浪漫愛情(pure romantic love)、精神上愛情(spiritual love)

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的精神戀愛,但該概念並非由柏拉圖直接提出,最早由馬爾西利奧·費奇諾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之間的愛慕關係。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在那裡,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或男子與男子合體的完整的人,到了這世界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以及同性戀(柏拉圖認為同性戀者更加英武有力,也是由於同性戀者是兩個男子的合體)。

常見的定義有4種:

1.理想式的愛情觀
最常被使用,但其實是個誤解,因為柏拉圖的《理想國》里描述了如何構建一個理想王國,所以人們傾向於認為他是極端理想主義者。這種感情極為浪漫,而且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它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為了一份愛情執著地守候,不會去奢望,也不會靠近,從不放棄,也不苛求擁有。這是人們對理想愛情的普遍認識,也是最常見的對柏拉圖式愛情的解釋。

2.純精神而非肉體的愛情觀
其實這個理解也存在一定的誤解,原因在於柏拉圖信仰形上學,他認為只有思想上的東西才能稱之為真實,而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反而缺乏真實感。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愛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心靈的溝通,不需要通過肉慾來表達。當心靈能夠完全拋開肉慾而嚮往真理的時候,才是最美好的心境。在愛情當中,應該是美好和道德戰勝慾望。唯一能夠考驗愛情的只有時間,而只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夠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3.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男人和女人之間是平等的,在愛情當中不存在誰是誰的附屬品之說,彼此之間只有自願,才能發展出美好的感情。

4.在這個世界上,有且僅有一個人,對於你來說,他是完美的,而且只對於你來說是完美的,也就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一百分,而且只會有一個,這種完美的愛情觀強調愛情是沒有誰對誰錯的,總有一個人會毫無瑕疵地存在於你的心中,就算失去,就算從未出現,也顛覆不了那份完美。

事實上,只有第三種和第四種含義才是真正的柏拉圖式愛情觀的體現。柏拉圖認為人生前和死後其實都存在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那裡,男人和女人是以一個合體的形式完整地存在著的,但是到了今生,他們卻被一分為二。所以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各自一半,不存在誰比誰多,誰比誰重要。而且人們之所以會覺得若有所失,就是因為遺失了自己的另一半,所以要在人世間將其找回來。



你在找他,他其實也在找你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