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手要制止嗎?5個改善吃手手的建議,4歲以上有這四狀況要注意!

1 / 1

當你看到孩子又把手手放進嘴巴,心裡是不是浮現:「這樣好嗎?需要馬上制止嗎?」事實上,吃手是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自然行為,特別是在嬰幼兒階段。不過,如果孩子已經超過4歲還經常吃手,家長就需要多留意了,這可能反映出壓力、情緒需求,甚至潛在的行為習慣問題。

孩子吃手手要制止嗎?5個改善吃手手的建議,4歲以上有這四狀況要注意! 孩子吃手手要制止嗎?5個改善吃手手的建議,4歲以上有這四狀況要注意!

(圖片來源:AdobeStock)

 

 

為什麼孩子會吃手?——與「口腔期」有關

根據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嬰兒出生後的前18個月被稱為「口腔期」。這時期,孩子主要透過口腔探索世界,獲得安撫感與滿足感。吃手是自然發展的一部分,就像吃奶、咬玩具、啃東西一樣。吃手幫助嬰兒舒緩壓力、獲得安全感。這些行為通常在 2歲前逐漸減少,部分孩子會延續到3歲左右。

(圖片來源:AdobeStock)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孩子吃手手要制止嗎?

不必馬上制止,但要觀察年齡與頻率。2歲以下吃手是正常的發展階段,是「口腔期」的自然行為,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與滿足。4歲以上若仍頻繁吃手,就需要特別注意,可能反映出壓力、焦慮、感覺需求或習慣性依賴。

(圖片來源:AdobeStock)

 

5個改善孩子吃手手的建議

1、溫和提醒,避免責備

以平靜的語氣提醒:「你的手手剛剛可能有點髒,來,我們用別的方法放鬆一下好嗎?」

2、找出吃手的情境與原因

家長觀察:是無聊?緊張?入睡前?人多的時候?幫助你對症下藥。

3、提供替代行為

像是小球或玩具握在手上捏黏土、轉筆、畫畫等活動有感覺需求的孩子可以給矽膠咬咬玩具。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圖片來源:AdobeStock)

4、轉移注意力

多安排有趣的手部活動(如摺紙、堆積木、貼貼紙)來分散注意力。

5、給予正向鼓勵

當孩子沒吃手時,肯定他的行為:「你剛剛自己坐著等我們,沒有吃手,真的越來越棒了!」

 

4歲以上還在吃手要注意!

若出現以下情況,建議進一步觀察或尋求專業協助:

1、吃手頻率非常高

幾乎整天手都在嘴巴裡,影響活動與學習。

2、皮膚破損或指甲咬傷

吃手導致手指紅腫、脫皮、甚至流血。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3、有明顯情緒或行為退化

如尿床、害怕上學、黏人、退回嬰兒語言等。

4、影響社交或自信心

孩子因吃手被同儕嘲笑,變得不敢交朋友或說話。

(圖片來源:AdobeStock)

.

.

孩子吃手手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探索與自我安撫的表現。對於年幼的孩子,這是成長中的自然階段,但隨著年齡增長,家長就需要留意是否背後藏有情緒壓力或習慣依賴。透過觀察、理解與溫和引導,而不是責備,我們能幫助孩子學會用更成熟的方式面對情緒與不安。

記住,關鍵不是「禁止」,而是「陪伴與轉化」。只要掌握對的方法,孩子終將一步步建立起自我調節的能力,邁向更穩定、自信的成長旅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延伸閱讀:更多「兒童發展」相關文章

👉孩子「發展遲緩」該怎麼辦?5原因和16徵兆一次看,及早介入是關鍵!

👉2025台灣兒童身高體重對照表,沒達標不用焦慮!5個進步方法分享給你~

👉為什麼小孩愛亂叫?帶你認識「寶寶尖叫期」,每次的尖叫都是在表達!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笑)>> 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吉娜娜子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兒童發展 #口腔期 #吃手手 #幼兒發展 #親子教育 #親職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