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小孩根本講不聽!爸媽必學「間接引導法」,透過夫妻聊天孩子變超聽話~
2歲小孩常被形容為「講不聽、愛唱反調」,其實不是故意搗蛋,而是正處於學習自主的階段,還不懂如何表達與控制情緒。與其硬碰硬,不如試試育兒界大推的「間接引導法」——透過爸媽之間假裝聊天的方式,讓孩子在「偷聽」中被鼓勵、被引導,自然而然更願意配合。媽咪編分享這些超實用情境對話,教你輕鬆破解孩子的「不聽話」!
(圖片來源:AdobeStock)
什麼是「間接引導法」?
間接引導法(Indirect Guidance)是利用大人之間的對話、假裝「不針對孩子說話」,反而讓孩子自願地做出你期待的行為。這種方法特別適合2~4歲的孩子,因為他們處於「觀察學習」的階段,越是讓他覺得是「自己決定的」,越願意配合!
(圖片來源:AdobeStock)
情境示範一:不肯收玩具
⛔ 傳統做法
媽媽:「快點收玩具,不然我生氣囉!」
小孩:「不要~我就是不要~(地上打滾)」
✅ 間接引導法
爸爸進來,對媽媽說:
爸爸:「欸~妳知道嗎?我剛剛在公司看到有個小朋友自己收玩具耶,超厲害的!」
媽媽:「真的嗎?我們家小米要是也能這樣,我一定馬上給她一顆超大耳狗貼紙!」
小米邊偷笑邊開始撿玩具,還主動說:「我要貼紙!」
(圖片來源:AdobeStock)
情境示範二:吃飯一直分心
⛔ 傳統做法
爸媽:「吃飯不要玩玩具啦!快點吃完啦~」
小孩:「(繼續玩~)」
✅ 間接引導法
媽媽偷偷對爸爸說:
媽媽:「你記不記得昨天某個小孩自己乖乖吃完飯,結果有甜點耶~」
爸爸:「對吼~那個小孩還坐得好端正,最後都有把飯吃光光,真的超厲害!」
孩子立刻坐好:「我也要吃完,這樣我就有甜點了!」
(圖片來源:AdobeStock)
情境示範三:睡前抗拒刷牙
⛔ 傳統做法
媽媽:「快點來刷牙了啦,都幾點了還在玩!」
孩子:「不要!我還沒玩完!」
✅ 間接引導法
爸爸:「欸,我聽說有個小朋友刷牙的時候會自己張大嘴巴耶~他們的牙齒閃亮亮的,都不會有蟲蟲!」
媽媽:「對啊~我超想看看我們家寶貝的牙齒也變成亮晶晶的樣子耶!」
孩子馬上拿起牙刷:「媽媽幫我刷亮亮!」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小撇步總整理:
- 別命令,改聊天:用夫妻「聊天」引發孩子好奇與模仿。
- 戲劇感越足,效果越好:誇張語氣 + 表情豐富,孩子更入戲。
- 誇讚預告式:預告「如果做到會有什麼」而不是威脅。
- 讓孩子覺得是「自己決定」的,內在動機更強。
(圖片來源:AdobeStock)
育兒的路上,面對2歲孩子的各種「講不聽」,其實不需要天天吼、不必硬碰硬。透過簡單的「夫妻聊天」,運用間接引導法,不但能降低衝突,還能讓孩子在無壓力的情境下學會配合與思考。記得,孩子不是不願意聽,而是需要被理解、被引導。用一點巧思和耐心,親子之間的互動就能變得更輕鬆、更有愛。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笑)>> 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吉娜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