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不上同齡是發展慢了嗎?兒童發展里程碑+評估黃金期都在這一篇!

1 / 1

孩子的能力和表現都跟同齡孩子有落差,擔心是不是發展出問題,想做兒童發展評估,但又怕孩子從此被貼標籤。別擔心,這篇文章告訴你,如何先簡易辨別發展狀況。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協助,盡快尋求專業,也能掌握黃金期,讓孩子追上同齡發展!

(圖片來源:PinMed)

孩子從出生開始,頭六年的成長與發展往往是很顯著的,身高、體重、器官發育,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成熟,甚至從嗷嗷待哺,到能夠有自主行動、可以說話、認識世界,這些能力的發展,也會與時俱進。

孩子整體的發展越來越成熟,這個過程也有一定的順序,大部分的孩子會在差不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發展里程碑」,包含以下幾種類別的表現:

  • 粗大動作:通常指的是身體四肢與軀幹的動作功能,像是爬、坐、走、跑、跳等,運用到全身大肌肉的動作都算。
  • 精細動作:通常是指比較精細的手部肌肉的運用,像是抓握、使用物品的能力,另外也包含手眼配合、身體協調的能力。
  • 認知:對於事物認識、理解、組織、記憶的能力,或對事物的專注力。
  • 語言:包含口語理解、表達、用字遣詞,以及能夠準確發出聲音的能力。
  • 社交及情緒:能對周圍人事物有反應、能與他人相處、能表達情緒的能力。

不過兒童發展的速率還是有些個體差異,透過檢核孩子在每個年齡段的功能任務,可以了解孩子的成長是否有依照這個軌跡發展。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衛福部社家署的資料一起來看看,兒童在不同年齡段可以完成的發展里程碑。

4個月

  • 粗動作: 俯臥時,盆骨平貼在床面,頭跟胸可抬起,離開床面。 拉孩子坐起來,頭部只有輕微的往後。 扶孩子坐著,頭部可以維持抬起的狀態。
  • 細動作: 手可以自動張開。 常舉起手來看。 拿搖鈴等物品放在孩子手中,可以握住約1分鐘。
  • 語言溝通: 聽到聲音會偏向聲音的來源。 對孩子說話,孩子會發出咿呀聲。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雙眼可以凝視人物,並追尋移動的東西。 會對照顧者露出微笑。

6個月

  • 粗動作: 將孩子抱直時,脖子可以保持在中央。 可以自己翻身,從仰躺變成趴著。 可以自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 細動作: 雙手可以互握。 手能伸向物體。 可以自己拉開在臉上的手帕。
  • 語言溝通: 哭鬧時會因為照顧者安撫的聲音而停哭。 看孩子時,會回看你的眼睛。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逗他會微笑。 餵食的時候,會張口或用其他動作表示要吃。

9個月

  • 粗動作: 不須他人扶著,就可以坐穩。 能夠自己腹部貼地的爬行 坐著的時候,能夠移動身體挪向要的物體。
  • 細動作: 把東西從一隻手換到另一手。 可以用兩手拿小杯子。 能自己會抓住東西往嘴裡送。
  • 語言溝通: 可以轉向聲音來源。 可以發出單音(如:ㄇㄚ、ㄅㄚ)。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可以自己拿餅乾吃。 會怕陌生人。

12個月

  • 粗動作: 雙手扶握家具可以走幾步。 可以靠別人雙手拉著移動幾步。 拉著物體可以自己站起來。
  • 細動作: 可以拍手。 會把小東西放入杯子。 會撕紙。
  • 語言溝通: 會用揮手表示再見。 會模仿簡單的聲音。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叫孩子會過來。 會脫帽子。

18個月

  • 粗動作: 可以走得快、走得穩。 牽著孩子或孩子自己扶欄杆,可以走上樓梯。
  • 細動作: 會用筆亂塗。 會把瓶子的蓋子打開。 會開始較常使用特定一邊的手。
  • 語言溝通: 有意識地叫媽媽、爸爸。 會跟著說或自己主動說出單字。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會用雙手端著杯子喝水。 替孩子穿衣服,會自動伸出手臂或腿。

24個月

  • 粗動作: 會自己上下樓梯。 會自己從椅子上爬下。 會踢球(一腳站立、另一腳踢)。
  • 細動作: 可以重疊兩塊積木。 可以一頁一頁翻圖畫書。 會將杯子的水倒到另一個杯子。
  • 語言溝通: 能夠指出一部分身體的部位。 會至少講10個單字。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自己會脫衣服。 會打開糖果紙。

滿2歲到未滿3歲

  • 粗動作: 會手心朝下球或東西。 不扶東西,可以雙腳同時離地跳。
  • 細動作: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出垂直線。 會一頁一頁翻圖畫書。 能模仿別人動作摺紙。
  • 語言溝通: 可以正確說出身體六個部位名稱。 孩子說話半數讓人聽得懂。 會主動告知想上廁所。 會問「這是什麼」。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會自己穿脫沒有鞋帶的鞋。 能用湯匙吃喝東西。 會自己洗手並擦乾。

滿3歲到未滿4歲

  • 粗動作: 不用人牽或扶著欄杆也可以自己上下樓梯。 不扶東西,能夠單腳跳一下。
  • 細動作: 會依照樣式或模仿畫圓圈。 會用三根手指握住筆。
  • 語言溝通: 會講自己的姓跟名。 能正確說出兩種常見物品的用途。 可以正確表達「你的」、「我的」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會自己穿衣服。 能跟同伴一起玩遊戲。 白天已經不會尿褲子。

滿4歲到未滿5歲

  • 粗動作: 能夠以腳趾和腳跟相接,往前走2、3步。 不扶東西,可以單腳連續跳5次以上。
  • 細動作: 會按照樣式或模仿畫十字。 能以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手指、手掌互碰。
  • 語言溝通: 能夠正確說出性別。 會辨認紅、黃、綠三種顏色。 能依照指示正確拿取物品(3個以內)。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能自己穿襪子。 會用牙刷刷牙。

滿5歲到未滿6歲

  • 粗動作: 不扶東西,能單腳平穩站立10秒。 能合併雙腳跳遠45公分以上。
  • 細動作: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正三角形。 能畫人(至少有可辨識的6個部位)
  • 語言溝通: 能正確排列出1~10的數字卡。 能模仿覆誦5個阿拉伯數字。 能說出身體部位的功能。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自己會拉上或解開拉鍊。 會玩有簡單規則的遊戲(例如:捉迷藏)。

兒童發展連續圖 (零歲~一歲半)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兒童發展連續圖 (一歲半~六歲)

 

怎麼透過日常觀察,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兒童發展評估?

上一段落中,我們提供了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可以達成的發展里程碑。上述代表的是有50%以上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已經可以完成這些任務。

但就如同上面所說的,每個人的發展都有個體差異,因此要看孩子是否真的有發展落後的情況,建議還需要參考每個任務的警戒時程。警戒時程代表的是在這個時間點,90%以上的孩童已經可以達到這個發展。

衛福部國健署所提供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就包含了正常時程與警戒時程兩個部分,幫助辨別孩子在同齡孩子當中的發展是否有落後的情況。

 

網路上的自評表可信嗎?可以參考,但別急著幫孩子貼標籤

而政府為了讓民眾對於學齡前孩童的發展更有意識,各縣市政府皆有針對各年齡孩子提供發展檢核表的資訊,幫助家長評估孩子的狀況。

這邊以台北市的資料為例,提供0~6歲的兒童發展檢核表,可以自行下載檢測。如果有發現孩子有異常的項目,就建議家長要盡快帶孩子到各地的醫療院所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把握最佳的早療時間。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除此之外,網路上常見、可以查到的還包含自閉症系譜障礙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自我檢測,家長可能也會好奇,究竟這樣的自評是否可以當作對孩子狀況的判斷。

在這邊也要再次提醒,這些檢測都是幫助初步了解、意識到孩子可能有些狀況,但確切的情況都仍需要回到專業醫師的診斷與鑑別!

 

兒童發展評估有黃金期?超過歲數才去,來得及嗎?

兒童發展的許多文獻研究都指出,0~3歲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期,三歲前接受早期療育的效果,是三歲後的十倍。而根據台灣的兒少法規定,6歲以前接受早期療育,更是政府重點補助的對象。全台的縣市政府針對自費早期療育,皆有制定相關的補助辦法。

因此,常會建議家長在6歲以前多關注孩子的發展狀況,盡早進行兒童發展評估。在進入義務教育前,幫助孩子縮短與同齡的差距,或是安排後續特殊教育的銜接。

 

孩子上了小學才發現狀況?還需要做兒童發展評估嗎?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個疑問,如果孩子上了小學,才發現落後同齡孩子,現在還需要做兒童發展評估嗎?

事實上,具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即便過了早療的年紀,還是會有不同的面向需要協助,但超過6歲後,就不會單純以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狀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進入常規的教育體系,孩子更可能面臨到學業、人際的不同挑戰,這時候如果孩子有需要,則會建議接受特教鑑定,讓學校有資源提供孩子的需要。而家庭如果行有餘力,也可以自費療育,幫助孩子在學校情境中,能夠獲得更好的適應。

因此,看見孩子的需要永遠不嫌晚,當家長、學校、社會能夠更理解孩子的狀態,給予適當的資源與彈性,都有助於孩子更加融入社會,在他能力範圍內獲得最好的發展。

 

兒童發展評估常見問題

Q1:兒童發展評估的項目有哪些?

  • 粗大動作:通常指的是身體四肢與軀幹的動作功能,像是爬、坐、走、跑、跳等,運用到全身大肌肉的動作。
  • 精細動作:通常是指比較精細的手部肌肉的運用,像是抓握、使用物品的能力,另外也包含手眼配合、身體協調的能力。
  • 認知:對於事物認識、理解、組織、記憶的能力,或對事物的專注力。
  • 語言:包含口語理解、表達、用字遣詞,以及能夠準確發出聲音的能力。
  • 社交及情緒:能對周圍人事物有反應、能與他人相處、能表達情緒的能力。

Q2:怎麼判斷孩子需要兒童發展評估?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都有可以達成的發展里程碑,對應到不同任務。當90%以上同齡者都已經可以達到某個發展,而孩子還未能達到,就需要留意孩子是否有發展落後的情況。建議點進文章,參考衛福部國健署所提供的兒童發展連續圖,辨別孩子發展階段。

Q3:兒童發展評估的黃金期是什麼時候?

0~3歲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期,三歲前接受早期療育的效果,是三歲後的十倍。而根據台灣的兒少法規定,6歲以前接受早期療育,可以獲得政府補助。

因此,常會建議家長在6歲以前多關注孩子的發展狀況,盡早進行兒童發展評估。在進入義務教育前,幫助孩子縮短與同齡的差距,或是安排後續特殊教育的銜接。

 

兒童發展評估幫助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狀態,有更清晰的參考依據,當孩子真的面對發展落後的狀況,也能讓家長即時警覺,並且及早讓孩子獲得必要的療育!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山豆

參考資料:

[1] 衛福部社家署

[2] 衛福部國健署

[3] 臺北市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

[4]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合作網站/#PinMed

#PinMed #兒童發展 #兒童發展評估 #兒童發展里程碑 #品醫社 #早療 #粗大動作 #精細動作 #認知發展 #語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