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說「不要」是正常的!4招讓你從容面對孩子的違拗時期

1 / 1

許多家長都會面臨孩子頻繁說「不要」的情況,當小孩經常說「不要」時,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正在試圖表達自己的意願及感受,或者對某種情況的不滿,並不是真的不要。小兒科黃瑽寧醫師在臉書分享曾提到,孩子說「不要」是屬於正常違拗時期的行為表現,孩子說「不要」的意思並不是「誰鳥你」,而比較像是「一定要嗎?」或是「你是認真的嗎?」,他們並不是故意要反對的,下面就分享4個招數,讓家長從容面對孩子的不要不要!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聆聽和尊重,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給予孩子關注和尊重,並聆聽他們的感受及原因,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聲音被重視。並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提供適當的安全感、指導與幫助。比方,孩子一直說不要吃飯,或許不是真的不要吃飯,只是在表達不喜歡吃菜;又或是孩子在玩玩具時,突然被叫洗澡,孩子的直覺反應是「不要」,但不是真的不要洗澡,而是因為正在做的事被迫中斷,所以才會反抗。了解孩子行為背後原因後,家長就可以放寬心回應孩子的行為。

(圖片來源:pexels)

二、提供選擇和控制權

使用正面的詞彙及選擇的機會,讓他們感到有一定的控制權。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參與感和合作意願。像是「我們現在要洗澡,你想先脫上衣?還是脫褲子呢?」避免使用否定詞「不要」,同時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可以控制事情,這種參與感和選擇權可以提高他們的配合意願。當孩子能夠自己做出選擇並受到肯定時,他們會感到自己在家庭中有重要的角色和貢獻,這有助於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圖片來源:pexels)

三、使用正面的引導和鼓勵

生活中盡量使用正向語言,避免過度使用「不要」,例如:希望孩子不要亂跑,可以改說:「我們來學烏龜慢慢走」、希望孩子不要在沙發上爬上爬下,可以改說:「沙發是用來放屁股的,請坐好謝謝」,使用肯定的語言和引導,善用禮貌用詞「請」、「謝謝」,鼓勵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可能沒辦法馬上見效,但只要長期溫柔且堅定的指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結果。

當孩子選擇做出正確的行為時,家長也不要忘記給予適時地鼓勵及讚美,這樣有助於讓孩子更加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例如:「媽媽有發現你後來願意用正確的方式在沙發上用屁股坐好,我覺得這樣很棒喔!代表你已經知道沙發的用途了,希望下次你還可以繼續用正確的方式使用沙發喔!」

(圖片來源:pexels)

四、建立規範和界線

與孩子溝通前,可以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再解釋為什麼有些事情是必須的遵守的,讓孩子明確了解家庭的規則和家長的界線。

面對學齡前的孩子,建立規範時,必須確保規則簡單明確,且容易理解和執行。

例如,不要只說:「不可以不洗澡!」,而是明確說明:「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想玩玩具不想去,但是因為今天出去玩,流了很多汗,如果不洗澡,身體會臭臭黏黏的,而且會有細菌在身上,然後你的皮膚就會生病喔,所以爸爸媽媽才會希望你回來的時候要去洗澡。」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先同理孩子並解釋原因,再說明規範。切記,規範不單單只是針對孩子,同住家人也都要遵守。尤其是大人,這樣可以有效讓孩子模仿正確的行為,也同時讓孩子知道該如何行動,有助於建立良好習慣。

(圖片來源:unsplash)

其實在面對孩子的違拗行為時,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及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關係,並提供孩子正確的行為知識。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尊重孩子的意見與感受很重要,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良好的行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以上4個招數,可以幫助家長度過孩子的違拗時期!

 

【延伸閱讀】

寶寶進入「Terrible Two」真的好難帶?了解孩子遇到的4個敏感期,2歲其實不可怕!

無法溝通?盧到爸媽要發瘋?陪伴豬狗嫌的2歲孩子,第一步請這樣做

寶貝大喊討厭爸媽怎麼辦?3步驟應付「歡必霸」招數,陪你同理Terrible Two時期的小孩!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丸子媽咪

#不要 #親子溝通 #親子規範 #違拗時期 #違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