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幼兒園要注意什麼?掌握2~6歲發展關鍵,跟著專家這樣選就對了!

1 / 1

學齡前2~6歲是孩子學習很重要的關鍵期,許多家長會在孩子2、3歲時就送去念幼幼班或小班,但部分家長則是讓孩子到中班之後才念。綜合來說,挑選適合孩子的幼兒園,家長需多做點功課,選擇一間幼兒園老師能跟孩子互動良好,課程多安排動作操作的活動,讓孩子多點思考時間,並結合一些自然情境的演練,多元學習的安排,絕對比填鴨式的教育好。然而,根據不同階段孩子的發展,在挑選幼兒園有哪些該注意的呢?

(圖片來源:未來親子/shutterstock)

文/ 周品攸(未來Family記者)

學齡前2~6歲是孩子學習很重要的關鍵期,許多家長會在孩子2、3歲時就送去念幼幼班或小班,但部分家長則是讓孩子到中班之後才念。著有五本書、目前是星願樹職能治療所負責人陳宜男指出,選擇幼兒園有一個大原則,家長要瞭解到大肌肉運動及感覺統合對學齡前孩子的重要性,不能隨著年紀越大,這類的課程時間就減少,幼幼班到大班應該均勻分布。

綜合來說,挑選適合孩子的幼兒園,家長需多做點功課,選擇一間幼兒園老師能跟孩子互動良好,課程多安排動作操作的活動,讓孩子多點思考時間,並結合一些自然情境的演練,多元學習的安排,絕對比填鴨式的教育好。然而,根據不同階段孩子的發展,在挑選幼兒園有哪些該注意的呢?陳宜男有以下詳細建議。

 

2~3歲幼幼班:重視規律作息 

基礎生活自理能力 

這個年紀的孩子該學會的生活自理,最基本就是自己吃飯、會洗手、會丟垃圾、擤鼻涕、配合老師刷牙等,因此會希望孩子在念幼幼班時,能有多一點自主性,建議家長在參觀時可以問問看老師對這方面會如何從旁協助,避免幫太多。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規律的生活作息 

上幼兒園很大一個好處就是孩子的作息規律,可以讓孩子練習在固定時間吃飯、睡午覺,但有些孩子若平常在家還沒有建立常規的習慣,很可能念幼幼班會不適應,陳宜男建議家長在參觀時,可以問問老師:「如果孩子不願意睡午覺,怎麼辦?」、「午餐的時候孩子不吃,你們會怎麼做?」聽聽看老師的處理策略,是否與自己的理念符合,以免未來發生親師衝突。

習慣團體生活 

2~3歲的孩子還處於平行遊戲的階段,通常都各玩各的,但會喜歡聚在一起、模仿別人,但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後,要開始學會等待、排隊、輪流、聆聽指令等,所以可以看看學校是否會安排一些團體活動,讓孩子們相處。譬如:設定一個主題,把相關玩具擺中間,讓孩子聚在一起玩,可從中觀察他們在團體中的表現。

安排多感官刺激的活動 

學齡前的孩子感覺統合刺激非常重要,尤其在幼幼班的安排要更多,參觀學校時可以詢問看看園方在感官刺激的活動有哪些安排,包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五感活動,還有刺激本體覺跟前庭覺的運動,所以園所的活動空間是否足夠就相對重要了。

 

3~4歲小班:活動設計更多元 

獨立生活自理能力 

通常3歲以後,孩子大多能獨立完成許多事,包括飲食、簡單的盥洗、簡單穿脫衣物、如廁小便、會自己收拾物品、保管物品等,若孩子是從幼幼班開始讀,多數孩子到小班應該已經戒尿布,但如果是從小班開始讀,孩子也還未戒尿布,家長在參觀時可以詢問看看學校對於戒尿布的做法及態度如何,而且這階段也更需要有耐心的老師引導。

建構性遊戲的豐富度 

2~4歲的孩子都要會玩一些建構性的遊戲,像是積木、拼圖、組裝型玩具、操作型玩具等,但不會只讓孩子單純玩,而是會有比較系統性的課程去帶,所以可以觀察教室內是否有所謂的「角落學習」,譬如:樂高積木區、拼圖區等,看看是否有營造這類的主題遊戲空間。另一方面,陳宜男提醒,針對玩具、教具部分,家長參觀時可以了解其豐富度,以及是否有定期汰換。

運筆的啟蒙 

這裡並不強調寫字,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在運筆的發展應該要會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三點抓握的姿勢,握住各種畫畫的工具,所以可以看看園方是否有讓孩子自由畫畫的活動,讓孩子學習仿畫,例如:畫圓、直線、斜線等基本線條。

視知覺的基礎能力 

視知覺指的是當孩子在看視覺片時,是否分辨得出東西的異同,可以看到東西的細節,並且懂得描述出來。接著記住一些常見物品的特徵,再透過自己描述出來,叫做視覺記憶;再來是「物體恆存」的概念,譬如:葡萄就算變大、變小,甚至變形,都還知道這是葡萄。因此可以了解一下學校有無針對這方面設計相關課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粗大動作活動的安排豐富度 

小班以後的活動量大幅提升,粗大動作能力發展也逐漸成熟,因此要更重視學校對於粗大動作活動的安排豐富度,譬如是否有些體能課、主題性體操活動、音樂律動活動等,讓孩子動一動、放電,也有助於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閱讀氛圍的營造 

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好,所以可以看看作息表上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說故事時間,以及讓孩子獨立看繪本的時間,教室內是否有「圖書角落」,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此外,因為書本比較有感控方面的問題,上面可能會有孩子的口水,細菌也較多,又不好清理,所以家長要觀察班上的書或一些紙板類的玩具書是否有定期汰換。

 

4~5歲中班:學運筆、認符號 

熟悉文字符號、數字 

中班的孩子,學校通常會教一些常見的文字符號、數字或英文字母,若家長要讓孩子從中班開始念,且要唸的學校是已經從小班就開始做文字符號的啟蒙,建議要先有一些在家自學的經驗,才比較銜接得上。尤其是有打算讓孩子念全美幼兒園,若沒有一點英文基礎,或是家中沒有這樣的環境,對孩子來說會是非常大的挑戰,家長要多深思熟慮。

基礎運筆技巧、畫畫豐富度 

中班同樣不強調寫字,量也不必多,但仍可以透過一些遊戲來練習運筆技巧,譬如:描畫基礎圖形,像是叉叉、畫圓形的時候起點與終點要連得起來,甚至在畫畫時,有辦法畫出簡單的汽車、房子形狀,或是簡單的火柴人。因此可以看看學校是否有定期安排主題創作或自由創作的時間。

閱讀分享心得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已經不只可以閱讀,而是可以看過書之後,能簡單描述書的內容,因此,可以問問看老師是否會帶著孩子閱讀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故事。

團隊合作、分組遊戲 

中班的階段,團隊合作的觀念也慢慢建立起來,這不單單只是一起玩而已,而是開始有一些合作,例如:四個人一起蓋一座城堡、兩人一組一起做某一件事等,所以也建議家長參觀時,可以問問看老師是否會有做分組的安排。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5~6歲大班:幼小銜接衝刺期 

讓孩子從大班才開始念,基本上很少,而這階段要注意的是,應減少對小朋友照顧,通常孩子都要完全獨立,若到了5歲才唸大班,但又沒有具備生活自理能力,不管是老師或小孩都會很辛苦。

具備基礎運筆能力 

大班就是進入所謂幼小銜接的準備,絕大多數的幼兒園會開始有一些運筆的練習,同樣不強調寫字,但一些基礎的梯形、菱形、三角形等都要畫得出來。此外也會讓孩子用仿寫的方式,用看的就能將數字或文字符號依樣畫葫蘆描繪出來,具備這些能力,在銜接國小時不會太過辛苦。

但有些幼兒園到大班仍不強調拿筆,甚至連拿筆的活動都沒有,若家長未來選讀的國小是比較有競爭力的,或許這樣的幼兒園就不一定適合,建議家長要事先設想好幼兒園銜接國小時,要如何整合相關的教學資源,需不需要做自我補強或自我學習,也是需要考量的一點。

規則性遊戲的建立、主題式探討活動 

像桌遊這類的規則性遊戲,就很適合大班生,可以在課堂上分組進行,老師解說遊戲的基本規則後,就讓孩子們自由分配工作,一起玩。桌遊的特性不只趣味性,還包含孩子的觀察力、推理能力、判斷能力、組織分析能力等,甚至在課堂上有些主題式的探討,老師也可以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們去連結,做相關的發表、資料彙整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培養解決問題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家長可以在參觀時詢問看是否會安排這樣的活動。

團隊合作、競賽活動 

陳宜男指出,大班的孩子應該都要具備團隊精神,會思考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影響到團體的運作,看到其他同學行為不妥的模樣,也會提醒自己,有「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概念。同時,這階段的孩子還會有團隊的榮耀,分組時會希望自己組別最厲害,因此塑造團隊精神的氛圍就很重要了,可以問問看學校是否會舉辦一些趣味競賽、班際競賽,或是班與班之間的合作活動。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合作網站/#未來Family

#中班 #大班 #學齡前教育 #小班 #幼兒 #幼兒園 #幼稚園 #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