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chill打卡吧~慕尼黑篇go on a trip:München

1 / 1

簡介:#慕尼黑#München

慕尼黑(德語:München[ˈmʏnçn̩] 聆聽)或德語發音:[ˈmʏnçən][2]巴伐利亞語Minga[ˈmɪŋ(ː)ɐ] 聆聽)), 也稱明興,是德國巴伐利亞自由邦邦府。若以人口計,它以約150萬居民成為巴伐利亞的最大城市,也是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漢堡)、德語區第四大城市(僅次於柏林、維也納和漢堡)以及歐盟第十二大城市。共有逾290萬人口居住在慕尼黑都市計畫區(德語:Planungsregion München)內[3],而在慕尼黑大都市區內則擁有約600萬居民(2015年)。[4]

作為邦首府,慕尼黑是一個郡級市巴伐利亞大都市(德語:Liste der Metropolen, Regional-, Ober- und Mittelzentren in Bayern),它也是同名郡及其郡政府(德語:Landratsamt München)、上巴伐利亞行政區及其區政府(德語:Regierung von Oberbayern)的行政中心

慕尼黑是其中一個全球城市,被視為文化政治科學和傳媒的中心。[5]這座大都會是歐洲經濟最成功和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德國最先進的城市之一。它是眾多集團的所在地,包括五家DAX指數成分公司安聯BMW慕尼黑再保險西門子西門子能源)以及另外一家位於城郊的公司(英飛凌)。它還設有巴伐利亞唯一的證券交易所。在顧問公司美世諮詢評出的2018年城市生活品質排名中,慕尼黑在231個世界主要城市裡名列第三。[6]據《Monocle》雜誌稱,這是2018年的全球最宜居城市。[7]然而在另一方面,其生活品質正日益受到聚集效應——例如交通擁堵和污染、以及居高不下的房價和租金的限制,[8][9]所以人均居住面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0]慕尼黑還被視為德國最安全的城市,其犯罪率為德國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最低。[11]

慕尼黑被列為世界城市之一,被認為是文化、政治、科學和媒體的中心。 它是眾多公司的總部,包括六家 DAX 公司(安聯、寶馬、慕尼黑再保險、西門子、MTU 和西門子能源)。巴伐利亞唯一的證券交易所就設在這裡。在 2018 年美世諮詢公司的城市排名中,慕尼黑的生活質量在全球 231 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三。 根據 Monocle 雜誌,它是 2018 年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另一方面,居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交通、環境污染等集聚劣勢的製約。由於房屋擁有價格和房地產租金非常高,一些地區的人均居住空間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19 年每 100,000 名居民中有 6,469 起犯罪案件,就所有犯罪的犯罪率而言,慕尼黑是德國人口超過 100,000 人的城市中最安全的城市。

慕尼黑在 1158 年的文獻中首次被提及。 這座城市於 1255 年成為巴伐利亞公爵的所在地,從 1314 年開始成為皇家住所,從 1328 年到 1347 年成為皇家住所。 1506年慕尼黑成為巴伐利亞唯一的首都。慕尼黑是眾多國家和國際權威機構以及重要大學和學院、重要博物館和劇院的所在地。由於有大量值得一看的建築,包括受保護的紀念碑和建築群、國際體育賽事、貿易展覽會和大會以及舉世聞名的慕尼黑啤酒節,這座城市吸引著國際旅遊。在行政上,慕尼黑是一個獨立的城市。該市是巴伐利亞州議會、巴伐利亞州政府的所在地,是慕尼黑周邊地區及其地區辦事處的行政所在地,也是上巴伐利亞州的巴伐利亞區和上巴伐利亞州的行政區。此外,慕尼黑是幾個州當局和一些聯邦當局和法院的所在地。

慕尼黑於1158年首次被載入文獻。[12]這座城市於1255年成為巴伐利亞公爵的領地(德語:Herzogtum Oberbayern),並自1314年起擔任王家(德語:Römisch-deutscher König)、自1328年至1347年間作為皇家宮城(德語:Residenzstadt)。至1506年,慕尼黑成為巴伐利亞的唯一首都。這裡是眾多國家和國際機構、重點大學和學院(德語:Hochschulen in Bayern)以及重要博物館(德語:Liste der Museen in München)和劇院(德語:Liste der Theater in München)的所在地。通過大量值得一看的建築——包括受保護的文物古蹟(德語:Liste der Baudenkmäler in München)和建築群(德語:Liste der denkmalgeschützten Ensembles in München)、國際體育賽事、展覽會和代表大會、以及聞名全球的慕尼黑啤酒節,慕尼黑也是極具吸引力的國際旅遊勝地。

慕尼黑的市名München通常被解釋為「修道士之地」,這源自1158年6月14日,在由德皇腓特烈一世頒布的《奧古斯堡差異錄(德語:Augsburger Schied)》中首次提及這座城市時,所表述的forum apud Munichen稱謂。[13][14]

在這裡,Munichen一詞可以追溯至古高地德語munih或中古高地德語mün(e)ch的第三格複數形式,而這正是Mönch(修道士)一詞的前身。在城市建立之前,這裡應該有一個修道士的分支。大多數人主張他們曾定居於伯多祿小山上,但這尚未得到考古發現的證實。在另一種假設中,同名的修道士分支(舍夫特拉恩修道院)是位於如今聖彌額爾教堂的位置。[15]此前與泰根湖修道院(德語:Kloster Tegernsee)關聯的觀點則有一段時間遭到駁斥。[16]目前仍無法確定慕尼黑在成立時是否存在修道士定居點,又或者Munichen是否已經代表固定的地名——從而追溯至更早不復存在的修道士定居點。甚至有人懷疑,Munichen一詞根本根本不是指代修道士的定居點。[17]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歷史上,慕尼黑也曾使用拉丁語的稱謂:Monacum,形容詞monacensis;以及Monachia或Monachium。[18]

慕尼黑在其它語言中有著不同的稱謂:這座城市在英語和法語中稱為Munich(各自發音不同)、西班牙語稱為Múnich、葡萄牙語為Munique、義大利語為Monaco di Baviera(di Baviera用於區分同語言中的摩納哥稱謂)、捷克語的Mnichov以及波蘭語的Monachium等。

#寧芬堡宮 #Schloss Nymphenburg

寧芬堡宮德語Schloss Nymphenburg),或譯仙靈堡宮,是德國慕尼黑的一座巴洛克式宮殿,於1675年落成,是巴伐利亞統治者夏宮,目前寧芬堡宮仍然是屬於巴伐利亞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財產。

這座宮殿是選帝侯斐迪南·瑪里亞(Ferdinand Maria)和妻子薩伏依的Henriette 阿德萊德在1664年邀請了一批義大利建築師和藝術家建造,以慶祝王室繼承人——兒子選帝侯、子爵馬克西米里安二世(德語:Maximilian II. Emanuel (Bayern))(Maximilian II Emanuel)的出生。同時建造的還有同為巴洛克式的鐵阿提納教堂

從1701年開始,巴伐利亞公國的繼承人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對宮殿進行了有系統的擴建。今時今日,寧芬堡宮已對公眾開放。

宮殿和花園如今已經成為慕尼黑重要的觀光點。石廳(Steinerner Saal)頂部的壁畫由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創作,弗蘭索瓦·德·屈維利埃負責裝飾設計,占據了城堡中央建築的三層。

一些房間仍保留著最初的巴洛克風格,其餘的被重新裝飾城洛可可新古典主義風格。南面建築以前的小起居室如今成列著路德維希一世的美人畫廊,路德維希二世出生的房間也在該建築中。

寧芬堡宮是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的紐豪森-寧芬堡區的一座紀念碑。 從 1715 年到 1918 年,它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亞州選民和國王的夏宮。 兩個世紀以來,建築師 Enrico Zuccalli 和 Joseph Effner 將其從一座小型鄉間別墅擴建為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巨大三翼建築群。 宮殿與東側的迴廊、西側的公園、四座城堡和眾多的運河一起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建築群。 寧芬堡是德國最大的城堡之一,也是歐洲最重要的城堡之一。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阿美琳堡狩獵小屋 #Amalienburg

Amalienburg 是一個精緻的狩獵小屋,位於德國南部慕尼黑的寧芬堡宮公園內。 它由弗朗索瓦·德·庫維利埃斯以洛可可風格設計,於 1734 年至 1739 年間為選帝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和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七世及其妻子奧地利的瑪麗亞·阿瑪利亞建造。

一樓的大部分空間都交給了建築中心的圓形鏡廳;它的鏡面牆反映了公園。它由 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 和 Joachim Dietrich (1690–1753) 設計。它以銀色和藍色的巴伐利亞民族色彩營造出一種空靈的氛圍。

在大廳的南面,門通向選舉休息室和藍色內閣,可以進入樞密室。休息室是選帝侯的臥室,涼亭還為藍櫃中的獵犬提供軍械庫和狗窩。 

鏡廳北面是雉雞室和狩獵室的入口。雉雞房與廚房接壤。廚房裝飾著來自代爾夫特的珍貴瓷磚,鋪設時被工人以錯誤的順序混合在一起。中式風格的青花瓦,花鳥相映。為廚房建造的嘉實多爐子 (1735) 是磚石結構,帶有幾個被穿孔鐵板覆蓋的火孔。它也被稱為燉爐,是第一個完全封閉火的設計。

在東立面的中央壁龕是約翰·巴蒂斯特·齊默爾曼(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的灰泥雕塑,代表了狩獵女神戴安娜的場景。演示文稿介紹了建築物所有設施中的圖像程序。閣樓源自 1737 年,也是按照齊默爾曼的設計製造的,帶有裝飾花瓶。這些花瓶在未知的日期消失了,但在 1992 年按照 Hans Geiger 的設計重新製作:四個裝飾入口立面;十二,阿馬林堡的花園一側。

一個帶有華麗格子的平台,安裝在屋頂中央的建築物上,用作狩獵野雞的凸起隱藏:這些鳥被從以前的野雞(現在的動物園)建築趕到 Amalienburg。由於城堡可以由寧芬堡宮的廚房供應,阿馬林堡與其他兩個公園展館不同,沒有私人農場建築。

#Pagodenburg#寶塔山宮

Pagodenburg 建於 1716 年至 1719 年間,由約瑟夫·埃夫納 (Joseph Effner) 受選民馬克斯·伊曼紐爾 (Max Emanuel) 委託建造。 它位於主運河以北,尊重公園的原始規劃。 小宮殿的南邊是一個花園花壇,北邊是一個果嶺,類似於高爾夫的“Mailspiel”的比賽場地。

一個當代的描述說:“這座印度建築是貴族們在 Mailbahn 玩耍時休息的地方......它的底部有一個大廳和兩個櫥櫃,鑲板採用阿拉伯和印度風格完成,所有諸如中國人物和寶塔之類的東西。«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一樓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再加上半裝飾半具象的天花板畫和牆壁上的荷蘭瓷磚的異國元素,指代中國及其瓷器生產。

樓上設計巧妙,房間很小。前廳的牆壁上貼著中國牆紙和黑底漆畫,僅僅因為顏色的組合,就顯得很陌生。櫃子有紅地漆畫。儘管採用“歐洲”Régence 形式的裝飾,但奇異的房間形狀賦予休閒室異域風情。 Johann Anton Gumpp 和 Johann Adam Pichler 參與了房間的佈置。總體而言,塔樓是18世紀“中國時尚”的重要作品。

Joseph Effner 不僅為他的空間藝術品設計了壁掛式裝飾,還設計了相應的家具。 總的來說,他將自己定位於法國“風格攝政”的豐富形式。 然而,在個別情況下,他試圖發展新的想法。 他在 Pagodenburg 房間的家具中引入了異國情調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家具,例如帶有龍頭的燭台。 貴重的單品完善了精緻的家具,例如游戲桌(巴黎,約 1720/25)或兩個被改造成五斗櫃的日本漆櫃(巴黎,約 1715/20)。

#Viewing point Olympiaberg #Olympia Hill Aussichtspunkt Olympiaberg

奧林匹亞山是每位來奧林匹亞公園的遊客的必去之地。作為慕尼黑的最高海拔之一,它不僅可以欣賞到腳下奧林匹克體育場的壯麗景色,而且從山頂可以看到整個奧林匹克公園令人嘆為觀止的帳篷屋頂建築 - 攀登也值得一睹城市的輪廓和後面那壯觀的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全景。

奧林匹亞山已經多次成為冬季運動頂級賽事的舉辦地。這座 56 米高的山丘早在奧運會之前就建成了,它是在 1948 年至 1957 年間從二戰的瓦礫和廢墟中堆積起來的。 1986 年和 1987 年,世界上最優秀的高山滑雪運動員在這里相遇,參加了平行的激流迴旋表演。 2001 年為滑雪板運動員舉辦了世界杯平行障礙賽,在 2011 年和 2013 年元旦,高山滑雪賽道上最好的男女選手在淘汰賽模式的世界杯平行障礙賽中總共吸引了 42,000 名觀眾。

#奧林匹克塔 #Olympiaturm

奧林匹克塔(德語:Olympiaturm)是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一座高塔建築,位於奧林匹克公園內。塔高291米,重52,500噸。塔高190米處有一個觀景平台及一個小型搖滾博物館。自1968年開業以來,奧林匹克塔已經有超過3500萬人遊覽。奧林匹克塔在182米處有一座旋轉餐廳,可容納230人。除了觀光用途之外,奧林匹克塔還具有電波中繼功能。

位於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的奧林匹克塔(德語:Olympiaturm)總高度為 291 米(955 英尺),重量為 52,500 噸。 在 190 m (620 ft) 的高度,有一個觀景台以及一個小型搖滾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各種紀念品,入口外標有“搖滾博物館”。 自 1968 年開放以來,該塔已登記了超過 3500 萬遊客(截至 2004 年)。 在 182 m (597 ft) 的高度,有一個旋轉餐廳,可容納 230 人。 一整圈需要 53 分鐘。 該塔還用作廣播塔,擁有一部速度為 4 m/s (13 ft/s) 的德國電信維修電梯,以及兩部速度為 7 m/s (23 ft/s) 的訪客電梯 ) 每輛車可容納約 30 人。 行程時間約為 30 秒。 塔樓每天 09:00 至 24:00 開放。 自 1968 年開放以來,截至 2018 年底,已有超過 4300 萬遊客登上了這座塔。

Olympiaturm 有一個製作虛擬現實天氣延時服務的概念。如果它被實施,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這種功能的塔。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BMW博物館#BMWmusuem

BMW博物館(德語:BMW Museum)是德國慕尼黑的一家博物館,靠近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BMW博物館由汽車企業BMW集團所有。博物館成立於1973年。BMW世界就位於BMW博物館對面。2008年6月21日起,BMW博物館重新開業。

如果旅人們對於BMW有著憧憬的話,可以來參觀這座特別的博物館。

#凱旋門 #Siegestor

慕尼黑凱旋門(Siegestor)位於德國慕尼黑馬克斯郊區與施瓦賓區的分界線上,鄰近慕尼黑大學,南面是路德維希大街,北面是利奧波德大街。慕尼黑凱旋門高21米,寬24米,厚12米。風格類似於羅馬君士坦丁凱旋門倫敦大理石拱門巴黎凱旋門以及柏林布蘭登堡門

此門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建造,完成於1852年。頂部有雙輪戰車和獅子。使用獅子,是因為獅子是統治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標誌。此門原來是為了紀念巴伐利亞軍隊的光榮(dem bayerischen Heere zum Ruhme),今天則用作提醒和平的紀念碑。此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嚴重損壞,但是如同柏林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只是局部加以重建,特意留下了戰爭的痕跡。背面的題詞是「獻給勝利,毀於戰爭,警醒和平」。(Dem Sieg geweiht, vom Krieg zerstört, zum Frieden mahnend)。[1]

慕尼黑的 Siegestor(英語:Victory Gate)是一座三拱形的紀念拱門,頂部是一尊巴伐利亞雕像和一頭四合獅。 這座紀念碑最初是獻給巴伐利亞軍隊的榮耀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恢復以來,它現在是對和平的提醒。

Siegestor 高 21 米,寬 24 m,深 12 m。 它位於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和 Ohmstraße 之間,路德維希大街(南)結束,利奧波德大街(北)開始。 因此,它位於慕尼黑兩個區 Maxvorstadt 和 Schwabing 之間的邊界。

拱門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委託 由 Friedrich von Gärtner 設計,並由 Eduard Mezger 於 1852 年完成。大理石四邊形由路德維希的藝術顧問 Johann Martin von Wagner 和維爾茨堡大學教授。獅子很可能被用於四輪馬,而不是更常見的馬,因為獅子是巴伐利亞君主制統治家族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紋章負責人。

拱門最初是為了紀念巴伐利亞軍隊(Dem Bayerischen Heere)而建造的。今天,Siegestor 是和平的紀念碑和提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嚴重破壞後,它將於 1945 年 7 月被拆除,然而,拱門僅進行了部分重建和修復,其方式類似於柏林的 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的保護. Wilhelm Hausenstein 在背面的新題詞寫著 Dem Sieg geweiht, vom Krieg zerstört, zum Frieden mahnend,“獻身於勝利,被戰爭摧毀,敦促和平”。 21世紀初,剩餘的雕像經過精心清理和修復。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聖路易堂 St. Ludwig München

聖路易堂(Ludwigskirche)是德國慕尼黑一座宏偉的天主教堂,新羅曼式風格,擁有世界第二大祭壇壁畫。其圓拱風格(Rundbogenstil)的建築,曾強烈影響了德國和美國的許多教堂、火車站和猶太會堂

聖路易堂位於路德維希大街的北段,始建於1829年。其雙塔立面,與斜對面的鐵阿提納教堂取得了平衡。

此教堂的壁畫柯內留斯所作。它們也許是近代最重要的壁畫作品之一。大型壁畫《最後的審判》(1836年至1840年)高達20米,寬12米,其他的壁畫如造物主、耶穌誕生、上十字架等也非常巨大。 

這座教堂成為其他許多教堂效法的模型,例如維也納的Altlerchenfelder Pfarrkirche,紐約布魯克林的朝聖者公理會(1844年至1846年)是北美洲第一座圓拱風格建築,隨後有紐約曼哈頓的聖公會聖喬治堂和緬因州鮑登大學禮拜堂。

位於慕尼黑的聖路德維希天主教教區和大學教堂,名為路德維希教堂,建於 1829 年至 1844 年之間,是第一座圓拱風格的紀念性教堂建築,擁有世界第二大祭壇壁畫。

聖路德維希(Ludwigstrasse 20)位於路德維希大街北部,是東西走向的謝林大街的城市序幕。 它有自己的 U3/6 大學地鐵站入口。

#Chinese Tower #Chinesischer Turm

一座位於公園內的中國式塔樓。雖然感覺很奇妙但是卻不帶點違和的融入當地里民生活當中。就像是留學生一樣,屹立不搖的駐足其中。供人遊賞卻樂在其中。

中國塔(德語:Chinesischer Turm)是一座 25 米高的木製建築,類似一座寶塔,位於德國慕尼黑的英國花園。 該建築建於 1789 年至 1790 年,並在 1792 年英國花園開放期間作為觀景台向公眾開放。該塔在二戰期間的慕尼黑轟炸期間被燒毀,並於 1952 年作為重建重新開放。 今天,這座塔被認為是英國花園的標誌性建築。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在 1970 年代,由於安全原因,這座塔對公眾關閉,此後只有仍在塔上演奏的音樂團體才能進入。 一座可追溯到比德邁時期的重建旋轉木馬位於塔附近,還有眾多餐廳。 自 1989 年以來,所謂的 Kocherlball 音樂節一直在 7 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在中國塔舉行。

#Monopteros im Englischen Garten

圓型希臘神廟複製品,19 世紀時為路德維希一世而建,坐擁花園景致。

#馬克斯·約瑟夫橋 #Max-Joseph-Brücke

#巴伐利亞國立博物館 #Bayerisches Nationalmuseum

巴伐利亞國家博物館(Bayerisches Nationalmuseum)是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一座博物館,也是歐洲最重要的裝飾藝術博物館之一,以及德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館之一。博物館的展品分為美術史展覽和民俗藝術展覽兩個部分。巴伐利亞國家博物館由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創建於1855年。

#和平天使 #Friedensengel

和平天使(德語:Friedensengel)是慕尼黑郊區博根豪森的一座紀念碑。 建築師是 Heinrich Düll、Georg Pezold 和 Max Heilmaier。

和平天使是馬克西米利安公園的一部分,也是位於 Prinzregentenstrasse 視線東端的一個景點。在伊薩爾河旁邊,略高於街道,是一個帶噴泉的開放空間;這有一個海豚水龍捲,周圍有四個較小的水龍捲。兩個樓梯通向觀景台。這裡有一根38米高的科林斯式柱子,頂部是一座6米高的和平天使雕像。這是Paeonius耐克的複製品。

和平天使提醒人們在 1870/71 年法德戰爭後的 25 年和平歲月。這座帶有小寺廟的紀念碑展示了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弗雷德里克三世、威廉二世、巴伐利亞統治者路德維希二世、奧托和路易波德、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和赫爾穆特·馮·莫爾特克將軍、阿爾布雷希特·馮·魯恩、路德維希的肖像馮·德·坦恩、雅各布·馮·哈特曼和西格蒙德·馮·普蘭克。殿堂內鑲嵌著金色馬賽克,描繪了戰爭與和平、勝利與祝福的寓言。

1896 年 5 月 10 日奠基;揭幕儀式於 1899 年 7 月 16 日舉行。鍍金鑄銅雕塑是建築師 Heinrich Düll、Georg Pezold 和 Max Heilmaier 的合作作品。 Putti 噴泉是威廉·馮·魯曼 (Wilhelm von Rümann) 的作品。

當 1981 年天使從柱子上掉下來時,它被拿走了,以便修復嚴重的損壞。修復後,它於 1983 年重新放回其立柱上,其腿和雙翼均已更換。與原始狀態相比,機翼的位置更陡峭。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森德靈門 Sendlinger Tor

森德靈門(德語:Sendlinger Tor)是慕尼黑老城最南側的一個城門,位於老城內南北向幹道森德靈大街的南端,將老城與郊區分開。

從1285年至1337年,路易四世擴建慕尼黑,修築了有四個城門的第二道城牆,森德靈門是其中的一個城門。1318年,森德靈門作為通往義大利道路的起點被第一次記載於文獻中,但是可能較早已經存在。最初它僅有一個中央塔樓(當時典型的慕尼黑城門)。1420年,兩側增建了兩個塔樓。

中央塔樓於1808年被拆毀。1860年,修復了剩下的兩個中世紀側塔和三個拱門。1906年,三個拱門改為一個大的拱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此門幾乎沒有損壞。

慕尼黑地鐵設有森德靈門站

#卡爾廣場 #Stachus

卡爾廣場(Karlsplatz,慕尼黑本地人通常稱為斯塔修斯)是德國慕尼黑市中心的一個大型廣場,建於1797年,得名於不得人心的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西奧多。斯塔修斯這個稱呼則得名於酒館"Beim Stachus",一度由Eustachius Föderl擁有,並且直到卡爾廣場開始興建前一直位於此處。

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物是卡爾門(已拆除的中世紀城堡西側的城門)、以及新巴洛克風格的司法宮。在夏季,卡爾門前是一個大型噴泉。在冬季則變成了露天溜冰場。在其地下設有大型購物中心。卡爾廣場和瑪利亞廣場之間,是該市主要的步行區(Neuhauser街、Kaufinger街)擁有無數的店鋪和餐館。

慕尼黑地鐵和快鐵都在卡爾廣場設有車站,詳見卡爾廣場站。卡爾廣場也是老城環城馬路Altstadtring電車系統的一個樞紐。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慕尼黑王宮 #Residenz München

慕尼黑王宮(Münchner Residenz)為昔日巴伐利亞君主王宮,位於德國慕尼黑市中心。這座宮殿是德國最大的市內宮殿,目前向遊客開放,展示其建築、室內裝飾和皇家收藏。

建築群包括十個庭院和博物館,有130個展室。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靠近馬克斯-約瑟夫廣場的國王殿(Königsbau)、朝向王宮大街的老宮殿(Alte Residenz),以及面臨王宮花園的宴會廳(Festsaalbau)。二戰後重建王宮,屈維利埃劇院(Cuvilliés Theatre)就設於宴會廳的一翼。王宮內的赫拉克勒斯廳(Herkulessaal)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主要的表演場地。

慕尼黑皇宮是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老城萊赫爾區的一座紀念碑。從 1508 年到 1918 年,它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亞公爵、選舉人和國王的所在地。四個世紀以來,它由建築師弗里德里希·蘇斯特里斯、約瑟夫·埃夫納、弗朗索瓦·德·庫維利埃斯 d 設計。一個。和 Leo von Klenze 的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和古典主義風格,從堅固的小城堡到巨大的四翼建築群。它由位於 Hofgartenstrasse 的舞廳大樓、位於 Marstallplatz 的藥房大樓、位於 Max-Joseph-Platz 的 Königsbau 和位於 Residenzstrasse 的 Maximiliansbau 組成。除了Cuvilliés Theatre和Allerheiligen Hofkirche之外,Hofgarten和Marstall也屬於建築群,它在二戰中被摧毀,然後在Otto Meitinger的指導下重建。慕尼黑官邸佔地面積超過 40,000 平方米,是德國最大的城市宮殿,擁有 150 多個陳列室,是歐洲最重要的宮殿博物館之一。

#阿桑教堂 #Asamkirche

聖約翰內波穆克(St. Johann Nepomuk),俗稱阿薩姆教堂(德語:Asamkirche),是德國南部慕尼黑的一座巴洛克式教堂。 它由一對兄弟、雕塑家 Egid Quirin Asam 和畫家 Cosmas Damian Asam 於 1733 年至 1746 年建造,作為他們的私人教堂。 它被認為是德國南部晚期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教堂不是受委託建造的,而是作為一個私人教堂建造的​​,目的是為了上帝更大的榮耀和建造者的救贖。這也讓 Asam 兄弟能夠按照他們作為獨立承包商的想法進行建造。例如,Egid Quirin Asam 可以通過他在教堂旁邊的私人住宅 (Asamhaus) 的窗戶看到祭壇。他還將教堂設計為青年的Beichtkirche(懺悔教堂)。因此,小教堂有七個帶有寓言場景的懺悔室。

巴洛克風格的立面與森德林格大街的房屋融為一體,並略微向外凸出。 St. Johann Nepomuk 建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內,它的財產只有 22 x 8 m。更令人驚嘆的是兩位建造者的藝術性,他們能夠在兩層空間的建築、繪畫和雕塑中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唱詩班區域的間接照明做得特別好:隱藏在簷口窗後面,三位一體的人物從後面被有效地照亮。簷口本身似乎在其彎曲的結構上上下擺動

內部垂直分為三個部分,從底部向上亮度增加。供教堂訪客使用的長凳的最下部保持相對較暗;它的設計象徵著世界的苦難。第二部分,位於上面,是白色和藍色的,是為皇帝保留的。間接和隱藏的照明天花板畫的最上部是獻給上帝和永恆的。 

天花板壁畫“聖尼波穆克的生活”被認為是 Cosmas Damian Asam 的傑作。阿薩姆教堂的高壇由四根螺旋柱構成。在高壇上,這四根柱子被用作羅馬聖彼得教堂聖彼得墓上的四根貝爾尼尼柱的參考。此前,阿薩姆兄弟曾在洛倫佐·貝尼尼手下的聖盧卡學院學習。最上面是上帝,救主。在聖幕下方,保存著內波穆克約翰的遺物。由 Ignaz Günther 雕刻的兩個天使位於畫廊祭壇的兩側,並在以後添加。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與其他更嚴格圖案的巴洛克式教堂相比,Asamkirche 由於其作為私人教堂的地位而表現出一些特殊性。教堂的祭壇在西邊,而不是像往常一樣在東邊。此外,講壇對面的十字架掛得異常低。在巴洛克風格的教堂裡,它被懸掛在講壇之上,這樣傳教士就不得不仰望耶穌基督。

在 1944 年的一次炸彈襲擊中,合唱團遭到嚴重破壞。根據資料研究,從 1975 年到 1983 年進行了內部修復,恢復了合唱團的假設原始外觀。

(圖片引用至:官方網站和Googlemap)

慕尼黑是一座迷人又別具風采的城市,他的每一個轉角處處都可見皇家魅力,每一個建築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故事等待的旅人們細細品嚐研究。

她的城市之美雖然不像少女那般含苞待放卻像個情人般婀娜多姿,呈現出獨特魅力又傾國傾城。

#音樂廳廣場 #Odeonsplatz#統帥#Feldherrnhalle#馬克斯約瑟夫廣場 #MaxJosephPlatz#慕尼黑聖伯多祿教堂 #Peterskirche#München#tripadvisor#germany#europetrip#traveltoeurope#history#castile#instagram#wikipedia#gaidetogerman#wheretogo#interestedattraction#googlemap#lonelyplanet#traveller#landsmark#維基百科#網美打卡#秘境打卡#熱點打卡#情侶約會#夫妻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