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trip旅行:EP14梵蒂岡Vaticanae

1 / 1

梵蒂岡城國拉丁語: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義大利語: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拉丁語:Vaticanus;義大利語:Vaticano)或梵蒂岡城拉丁語:Civitas Vaticana;義大利語:Città del Vaticano),曾譯作梵諦岡,是由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直接統治內陸城邦國中國),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領土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也是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信仰中心[3]。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朗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政治體制。城內建築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居所,視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

梵蒂岡城,正式為梵蒂岡城邦(拉丁語:Status Civitatis Vaticanæ ),也簡稱為梵蒂岡(或根據定義聖彼得,或不恰當的羅馬教廷),是意大利半島的一個內陸城邦,在人口(869 名居民)和領土延伸(0.44 平方公里)方面,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人口密度排名第三。作為一種政府形式,它是一種神權政治。 這個城邦於 1929 年 6 月 7 日與拉特蘭條約建立,同年 2 月 11 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和紅衣主教國務卿彼得羅·加斯帕里(分別是意大利王國和羅馬教廷的代表)簽署,是一個意大利共和國境內的飛地,插入羅馬市的城市結構中。在國家有一個絕對君主制的政權 由天主教最高教皇領導的世襲類型的貴族選舉神權 。官方語言是意大利語,而拉丁語是羅馬教廷的官方語言。 國家發行自己的貨幣,但由於與意大利的關稅和貨幣聯盟,採用歐元,在金屬硬幣的八種面額中,在國民方面帶有在位教皇的徽章,即梵蒂岡臣民,並發行自己的郵票,可用於世界各地的郵政服務(但顯然只能從梵蒂岡郵局發貨)。深受錢幣學家和集郵家追捧的重要紀念系列硬幣和郵票 。梵蒂岡還出版日報,《羅馬觀察報》,成立於 1861 年,自 1931 年以來,有一個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以各種語言進行廣播。

#Porta del Perugino

從意大利領土通過佩魯吉諾門進入梵蒂岡城。左樓:聖卡洛宮,中:聖彼得大教堂,右:Domus Sanctae Marthae。

#Palazzo San Carlo

聖卡羅宮是一座宮殿,位於梵蒂岡城聖瑪爾塔廣場,建於 1932 年,根據建築師朱塞佩·莫莫 (Giuseppe Momo) 的項目,在聖卡羅博羅梅奧修女醫院的建築遺址上建造。 它是監管和金融信息管理局總部和聖皮烏斯 X Preseminary 的所在地。 幾位神職人員也住在宮殿裡,包括紅衣主教塔西西奧·貝爾託內和大主教若澤·羅德里格斯·卡巴洛。

#聖瑪爾達廣場噴泉#Fontana di Piazza S. Marta al Vaticano

這座噴泉廣場很美。

#Fountain of the Vatican Railway Station

#聖斯德望堂 Chiesa di Santo Stefano degli Abissini

#Chapel of Santa Maria Regina della Famiglia

Maria Madre della Famiglia 教堂是一座天主教禮拜場所,位於梵蒂岡城內的拉哥聖馬特奧,在梵蒂岡花園中,毗鄰省府。

它是梵蒂岡城邦省的小教堂。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Tomb of Saint Peter

聖彼得墓是聖彼得大教堂下的一個遺址,其中包括幾個墳墓和一座被梵蒂岡當局稱是為了紀念聖彼得墓的位置而建造的結構。據稱,聖彼得墓位於公元 130 年至公元 300 年之間的陵墓建築群的西端附近。該建築群被部分拆除並填滿泥土,為建造第一座聖彼得大教堂奠定了基礎。公元 330 年左右君士坦丁一世在位。儘管在 2 世紀的神殿遺址上發現了許多骨頭,但由於兩次考古發掘活動的結果,教皇庇護十二世在 1950 年 12 月表示,沒有一個可以被證實是聖彼得絕對肯定。 1968 年 6 月 26 日,在發現從紀念碑下的第二個墳墓轉移的骨頭之後,教皇保祿六世說,聖彼得的遺物以一種被認為令人信服的方式進行了鑑定。僅提供了間接證據來支持宣稱。

據稱,這座墳墓位於地板下的edicula腳下。 在這個墳墓中發現了四個人和幾隻農場動物的遺體。 1953 年,在最初的考古工作完成後,另一組骨頭被發現,據說是在考古學家不知情的情況下從毗鄰紅牆的塗鴉牆北側的一個壁龕(loculus)中移除的。 aedicula 的權利。 隨後的測試表明,這些是 60 至 70 歲男子的骨頭。 Margherita Guarducci 辯稱,這些是聖彼得的遺體,並且“在君士坦丁時代,在教堂和平之後”(313 年),它們已從 aedicula 下的墳墓中移到塗鴉牆上的壁龕中。  負責發掘天主教會所說的聖彼得墓的考古學家安東尼奧·費魯瓦說,他不相信發現的骨頭是聖彼得的骨頭。

#梵蒂岡亡者之城

梵蒂岡墓地位於梵蒂岡城下方,位於聖彼得大教堂下方 5-12 米處。 梵蒂岡在 1940 年至 1949 年期間贊助了聖彼得教堂的考古發掘(也以其意大利名稱 scavi 著稱),揭示了可追溯到帝國時代的墓地的一部分。 這項工作是應教皇庇護十一世的要求進行的,他希望被埋葬在盡可能靠近使徒彼得的地方。 它也是朱利墓的所在地,其歷史可追溯至三或四世紀。 墓地最初不是羅馬的地下墓穴之一,而是一個露天墓地,有墳墓和陵墓。

#聖伯多祿廣場

聖伯多祿廣場義大利語:Piazza San Pietro),亦譯聖彼得廣場,位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前,長340公尺,寬240公尺,由貝爾尼尼設計,是羅馬最著名的廣場。整個廣場有兩重的巴洛克式柱廊圍繞。

#西斯汀小堂

西斯汀小堂拉丁語:Sacellum Sixtinum;義大利語:Cappella Sistina[kapˈpɛlla siˈstiːna];也稱為西斯汀禮拜堂)是一座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的天主教小堂,緊鄰聖伯多祿大殿,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記》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小堂中的壁畫在教宗西斯篤四世治下的1482年完成,1483年8月15日西斯篤四世在這裡舉行了第一場聖母升天節彌撒,並決定這裡將要供奉童貞瑪利亞[1][2]。此外,現在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Gallery of Maps

地圖畫廊(意大利語: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是位於梵蒂岡美景宮西側的畫廊,其中包含一系列基於修道士和地理學家伊格納齊奧·丹蒂(Ignazio Danti)的繪畫繪製的意大利地形圖。 

#Pius and Clementine’s Museum #Museo Pio-Clementino

#梵蒂岡博物館 #Musei Vaticani

梵蒂岡博物館義大利語:Musei Vaticani)位於梵蒂岡城內,由羅馬梵蒂岡大道(Viale Vaticano)可達。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其中的藏品是多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會收集、積累的成果。博物館於1984年作為梵蒂岡城一部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6世紀時,教宗儒略二世創建了博物館。遊客在遊覽梵蒂岡博物館時會經過由米開朗基羅裝飾的西斯汀小堂拉斐爾房間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2013年底止,博物館當年的參觀人數達到545萬9000人次。[1]

#Momo Staircase #Scala elicoidale Momo ( detta "del Bramante")

#Atrio dei Quattro Cancelli

#Museo Storico - Padiglione delle Carrozze

#Vatican Gardens Bust Busto Dei Giardini Vaticani

#梵蒂岡花園 #Giardini Vaticani

梵蒂岡花園義大利語:Giardini Vaticani)是梵蒂岡境內的花園。它佔梵蒂岡44公頃的面積中一半以上的面積,位於梵蒂岡的西部,包括梵蒂岡的多座建築。

(圖片引用至:官方網站和Googlemaps)

梵蒂岡是一座小巧討喜的國家。城內每一個轉角都充滿憧憬,充滿著巧思的建築、金碧輝煌的教堂城堡。每一處巧思都那麼的耐人尋味。

#世界遺產#維基百科#宗教信仰#秘境打卡#特色雕像#建築藝術#夏卡爾#米開朗基羅#情侶約會#蜜月旅行#熱點打卡#visitvanticano#vanticanotourism#tripadvisor#googlemap#wikipedia#Lonelyplanet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