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咖啡師的沖煮技巧,一定要知道的金杯理論!咖啡變得更好喝

1 / 1

什麼是金杯理論(Golden Cup)?

不知道咖友們有沒有想過「什麼才稱得上一杯好喝的咖啡」?喜好其實是很主觀的事情,所以每個人對於好喝咖啡的定義都有所不同,況且各國的飲食文化也相差甚遠,影響著大眾對於咖啡有著不同的接受度,舉例來說:美國大兵就是沒辦法接受這麼高濃度的濃縮咖啡,所以才加水稀釋成美式咖啡。

經過科學研究,有趣的是雖然好喝的咖啡是很主觀判定,但統計結果卻發現大眾認為好喝的咖啡其實都落在某個範圍內。國際精品咖啡協會SCA指出必須符合以下的標準:咖啡液的濃度即固體溶解度(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介在1.15%~1.35%之間,萃取率於18%~22%,才能稱其為金杯!

誰提出金杯理論?

1957年麻省理工的Lockhart博士發表一篇咖啡研究的報告〈The Soluble Solids in Beverage Coffee as an Index to Cup Quality〉,這篇報告將咖啡沖煮這件事情,變得有系統性可以去分析什麼是咖啡萃取的最佳狀態?裡頭提出很重要的咖啡沖煮控制圖(Coffee Brewing Control Chart),也是咖啡師剛學習咖啡沖煮技巧時,常用來比對的圖表!

如何應用咖啡沖煮控制圖?

咖啡師在學習咖啡沖煮的時候,一定要認識的就是這張咖啡沖煮控制圖。縱軸指的是咖啡液的濃度範圍,這個數值可以藉由咖啡專用的濃度計測得。灰色斜虛線指的是1000ml的水對上幾克的咖啡粉,依據你的咖啡萃取參數:粉水比,對應不同的斜虛線,例如:55g的斜線指的是粉水比為1:18.18的咖啡液。當TDS測得出來後,濃度與灰色斜虛線之間的交點,即代表這杯咖啡液的萃取狀態,也能推得其萃取率是多少,得知咖啡萃取的狀況。

(舊圖)

上述為Lockhart博士提出的金杯理論,但SCA後續也有提出新版的咖啡沖煮控制圖,可以看到下圖的灰虛線改成較方便計算的粉水比,金杯的萃取率範圍沒有改變,仍然是介於18%到22%。濃度的範圍則增大變為1.15%至1.45%,實線也改為虛線標示,這是因為SCA考量到濃度其實大程度的受到個人喜好和文化影響(第一段提到義大利人喝濃縮,美國人喜愛美式咖啡),所以現階段的咖啡沖煮圖表示,即使落在Strong或是Weak區塊的咖啡,或許也是杯美味的咖啡。

表格內的文字也有所不同,從Under-Developed(未發展成熟)改為Underextracted(萃取不足),Bitter(苦味)改為Overextracted(過度萃取),文字也更貼近實際的沖煮狀況。

(新圖)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SCA的咖啡沖煮控制圖:https://sca.coffee/sca-news/25/issue-13/towards-a-new-brewing-chart

Kari Omon 的官網:https://kariomoncoffee.wordpress.com/

Kari Omon 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kari_omon_coffee/

#手沖咖啡 #手沖原理 #咖啡萃取 #金杯理論 #Gold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