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育兒五妙招,培養寶寶的[獨立]與[自主]

1 / 1

今天帶小女紙上了一堂「體操課」,現場除了孩子,還有每位孩子的爸媽或者阿公阿嬤。

通常這種時候,我都會開始默默觀察,然後你就能發現,真的是「一樣米,養百樣人」

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狀況是,當老師開始進行課程的時候,有的孩子馬上進入狀況、有的孩子孩子熟悉狀況(小女紙就是),然後有的根本不願意進入狀況。

馬上進入狀況的孩子當然沒問題,而還在熟悉狀況和不願意進入狀況的孩子,家長就會開始緊張或者開始生氣。

頓時,雖然我能同理這些家長的情緒,卻也很替這些孩子緊張,因為似乎只有我老神在在的接受小女紙的情緒,然後慢慢等待她願意接受,反正最壞的打算就是沒有完成課程。

即便如此,我倒是覺得無妨,因為接受孩子的現況,比完成課程來的重要許多。

從這樣的情形來看,就更能清楚了解,為什麼很多孩子越大獨立性反而不夠、專注力不足,或者畏懼自己犯錯或失敗。

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律、或專注,可以從以下「五個允許」作為依據和參考: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1、允許孩子自由的探索環境

2、允許孩子做錯事情或者失敗

3、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

4、允許孩子的動作發展

5、允許孩子專注

1、允許孩子自由的探索環境

日常生活中的刺激,對0-3歲的孩子而言非常重要,這個階段「玩具」能滿足的只是「慾望」,相反的,大人平常使用的物品、家裡的生活用具,才是真正能滿足孩子的心智。

0-3歲,孩子的「先天內在發展衝」會比「後天培養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強」,這也就是為什麼,大人常常說「不行」的時候,孩子越想嘗試,因為他們就是透過無限的探索來滿足自己。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還記得,有一陣子,小女紙很愛玩水和洗手,常常在廁所一待就是半小時起跳,這個動作在大人眼裡可能是「浪費水」或者「不能玩水」。

不過,孩子內心小小宇宙就是如此神奇,透過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他們可以學會怎麼洗手、怎麼開關水龍頭....等

給予孩子自由,大人也必須給予紀律。

除了滿足孩子內心小宇宙,適時的引導孩子水資源的珍貴、節約用水...等也是需考量進去的

提供孩子盡情探索外,環境的安全也必須顧慮的

2、允許孩子失敗、做錯事

育兒生活中,有一點是我最無法接受的,「走路跌倒,卻怪罪地板」。

打從小女紙會走路開始,跌倒了,我會做的是從旁觀察是否有立即的危險性,如果沒有,從跌倒到站起來這當中,我不會插手去做任何幫助。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因為如果在孩子未主動尋求幫助之下,大人就先介入,那孩子就失去了「自我修正」「自我學習」的機會。

跌倒事件跟洗手事件一樣,都是小事,但從中,除了培養孩子受挫能力、學習與失敗為友,其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是奠定孩子未來面對挫折、失敗的基礎。

3、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

這一點我自認是這5點當中最重要的一環但也是最有挑戰性的一項。

大人都怕孩子哭,尤其如果身邊長輩又一堆的時候,這時候可能糖果、餅乾什麼都祭出來了。

但是如果在這個階段,有辦法耐住自己的性子,接受孩子的情緒,很多育兒會發生的崩潰橋段就比較容易順利就落幕。

遇到孩子哭,通常都是他們挑戰大人原則的手法,所以遇到小女紙開始用哭的想要來達到目的時,我會深呼吸,整理自己的情緒,然後同理孩子的狀況,也許這一哭可能15-20分鐘,但我真的很少因為孩子哭就捨棄規範來討好孩子。

相反地,接受了孩子的情緒,孩子也學習了可以如何在有情緒的時候接受自己、釋放自己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而家長如果在此時堅持住,孩子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會知道,用哭的是達不到目的的。

4、允許孩子動作發展的自由

0-3歲會有一個時期稱之為「動作敏感期」,就是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很想學習大人做事。

身為家長,我們必須「相信孩子」,不管是想要掃地、打蛋或是折衣服.....等

有一陣子,小女紙看我切菜,她一直保持高度的興趣,而且很想參與,經過思考,我替她準備了一個沾板、抹吐司的抹刀、和一些比較容易切斷的蔬菜,讓她在我煮菜的時候,她也能參與其中。

切菜這個動作維持了一陣子,她開始學會用削皮刀削蔬菜的皮,秉持著相信孩子,結果她削的比我想像中來的好。

這就是讓孩子透過日常生活的參與,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幫助孩子動作發展。

5、允許孩子專注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專注力的養成,不是在長大才開始培養,而是孩子一出生就具備的能力,只是常常被大人忽略。

0-3歲是孩子最容易沈浸在自己小小宇宙中的時期,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所以,很常可以發現,小女紙觀看某一樣東西很久,可能只是一朵花、一張紙。

重點來了,如果時間不趕,就讓孩子看個夠吧‼️

因為孩子魯莽的中斷孩子的專注,對往後的專注力發展影響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必須中斷,我們可以讓孩子有緩衝時間知道,什麼時間活動應該停止。

育兒的日子裡,我閱覽了非常多的書籍,在這個3C充斥的世代,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在孩子小的時候,帶著他們盡情體驗不同的生活樂趣、接受他們不同階段的發展,再藉由各面向的觀察,去調整自己育兒的步調。

育兒的日子裡,羅寶鴻老師的書幫助我很大,以上資訊,也都是參考這本書,然後寫出來跟媽咪們分享的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如果此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