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親子共讀的三個小撇步!每一次唸故事都是幸福的累積~

1 / 1

在我小時候,我的媽媽非常重視親子共讀,家裡有很多童書

媽媽也不厭其煩陪我讀過一本又一本、一遍又一遍

有些書看到封面就會湧起一種感受,像是童年的美好

「故事會忘掉、快樂的感受卻會記一輩子」

身為親子共讀的受益者,在我自己生孩子後我更是了解到親子共讀的重要

從嬰兒時期我就很勤奮的共讀,從布書、硬頁書、翻翻書、觸覺書、立體書、有聲書、點讀筆......

家裡各式各樣的童書跟教材我都努力的陪孩子讀跟玩,每天讀好多好多本書、每天不斷不斷跟他對話

懷孕跟生二寶後有陣子比較力不從心,但我還是會刻意給自己目標至少唸一本睡前故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甚至當年遇到居家防疫時期,無法外出遊玩,想著那在家又可以讓孩子玩什麼呢?

於是上網學習刺激靈感,用繪本主題設計感官遊戲,讓大寶可以從中學習、也印象更深刻

兩個孩子都上學後在家的時間更少,有時晚上到家急急忙忙洗澡睡覺好像打仗一樣

而且他們可能也會想玩這玩那,一下吵架一起和好一下打架一下抱抱一下又開始搶東西

常常光是把他們生理需求都照顧打理好,我就已經呈現累到爆有夠厭世

再加上希望他們早點睡(雖然總是失敗)要悠悠哉哉的坐下來親子共讀實在是不太容易

但今年下半年開始嘗試開團,特別今年有好幾團童書,這對我來說可能也是變相督促自己要積極共讀吧

因為要分享童書自己一定要讀過啊,不但自己要讀、還要陪孩子讀,孩子的反應才是童書推薦的重點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而且家裡出現了新書孩子們一定是很興奮、圖新鮮,會想要爸媽趕快唸給他們聽

所以開團前後的日子我都會讀特別多本書,把新書都唸給他們聽、他們喜歡的還得多念幾次

不過好處是五歲的姊姊現在已經滿厲害,很多書她聽大人唸過一次之後就可以自己看、還能唸給妹妹聽

對我來說親子共讀的過程不僅是讀給孩子聽,我也在訓練耐心、觀察他們的成長,以及學習怎麼跟孩子互動

時常共讀就會發現,孩子的理解力、表達力其實都比我們以為的更強

而且他們會注意到很多小細節,對繪本中的事物感興趣,是大人沒有想到的

從共讀中也能很明顯的感受到姊妹倆的興趣不同

同一批書、同樣的年齡閱讀,她們偏好重複陪讀的書單就不太一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感受到孩子的成長,跟兩個孩子的差異,會感到很喜悅跟有趣

這也是我很開心自己是全職媽媽的其中一個原因,能夠在他們變化最快速的階段陪著他們長大

而且親子共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家長要學習不去控制小孩如何讀,或者一定得透過閱讀達到家長期待的成果

因為小孩本來就是專注力有限、需要適齡閱讀,並且讀法生動、高度互動、保持彈性(萬一讀到一半小孩跑了也要能接受哈哈哈)

所以很多爸媽(尤其是爸爸)一開始親子共讀會很痛苦,因為越小的孩子越會讓你覺得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他聽得懂嗎?他有在聽嗎?他都不專心我還要繼續嗎?他一直吃書撕書烙跑是對的嗎?他一直要唸同一本難道不膩嗎?

但很神奇的是,孩子們還真的都有聽進去,即便能夠領受的程度有限,可是這些共讀的經驗對他們來說都是累積

有一天你就會發現原來他們都懂、他們竟然記得書裡讀過的東西、他開始對閱讀產生興趣甚至愛上這件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親子共讀的目的不是把家長想要給的東西塞到小孩腦袋裡,或者期待他讀完書馬上就可以學到什麼、有什麼改變

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陪伴他、提供給他充滿書本的環境、與他共創關於閱讀美好的回憶

有些書我很希望他們讀,但孩子當下不一定有興趣,我就是默默地把書放在看得到的地方,希望有一天他就會想讀了

可能以前不喜歡這本,後來變喜歡了;可能曾經看不懂這本,後來就明白裡面的意思

孩子的喜好本來就會隨著年紀的成長有改變,共讀也不要因為一時挫折而氣餒,這需要堅持和累積

如果想要經營親子共讀時光,在家打造一個適合共讀的環境

我有三個小小建議可以提供給各位爸媽參考~~

一、挑選適齡童書,勿越級打怪

第一胎的爸媽應該都有經驗,就是滿心歡喜要共讀結果寶寶一出手就把書撕爛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選擇適齡的書很重要的事情,不單是內容,書本的材質跟設計也是很大的重點

嬰兒可以先從布書讀起,不怕撕不怕濕可以吃可以讀有觸覺也有聽覺還可以丟洗衣機

再來就是不會被撕壞的硬頁書,也是對於弄壞書會很懊惱的父母的首選

接下來孩子手部比較可以操作後,翻翻書、觸覺書都是很好的選擇

至於一般的軟頁書就看父母的心理承受度(欸不是),其實如果可以保護好書不要撕壞

選擇合適的內容,沒有特別限定幾歲才能開始讀一般軟頁書

我個人是很喜歡硬頁書,很耐操不怕壞,大孩子小寶寶都可以讀

至於故事內容,0-2歲的孩子可以從一些簡單的經典繪本開始,重複性高詞句簡單容易閱讀!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比如 ex.好餓的毛毛蟲、小金魚逃走了、棕色的熊......其實上網查都超級多可以選!

主要是幼年孩子的專注力有限,選擇合適的內容家長也比較不容易有挫折感

我自己感覺2歲開始就可以讀懂很多不同議題,手部力道的控制也好很多

這時候很多軟頁書、立體書、機關比較細緻的互動書就可以拿出來玩了

不知道是不是有兄姊真的會影響成長更快,也或許每個孩子本來發展就不同吧

將近2歲半的小妹可以跟姊姊一起讀一樣的書不會覺得無聊,很有耐心可以聽完很多故事

二、預備好開放的心態,以及培養成為習慣

前面有提到,越小的孩子專注力是越有限的

共讀到一半跑走、突然打斷故事、中途起來唱歌跳舞、還沒聽完就開始問一堆問題......這都是正常的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家長最好不要帶著「一定要達到什麼目的」的心態來共讀,否則會很煩躁壓力很大

不妨保持彈性,中間如果孩子對哪個部分有興趣就多說一些、甚至開始討論、互動玩遊戲

順著孩子喜歡、感興趣的部分,不要覺得一定得讀完一整本、或是一定得坐著安靜聽

共讀不在於必須從書本中學到什麼,而是親子一起讀書這件事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及刺激

陪伴互動的成分更重於從書本吸收知識,而書本的內容只是幫助我們跟孩子有更多話題可以聊、啟發他的想像

我也會買一些我覺得孩子需要讀的繪本,但讓他自由選擇要共讀的書時,他不一定會去選那些書

我就抱持著「沒關係,總有一天會讀到」的心態,這些我買回家的書就是提供他一個環境,至少他有機會可以選擇

三、佈置閱讀角落,讓書本放在孩子能夠自由拿取的地方

我們家客廳有一個ㄇ字型的地墊區,是我們為孩子預備的閱讀角落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裡面放了她們喜歡的娃娃,還有我挑選過的一些書

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環境很重要,書本最好是可以放在孩子能夠主動去拿來讀的位置

我們家所有的童書都放在孩子房間的書櫃上,是他們可以自己拿取的高度

但~書櫃上的書很多,加上都是書背對著孩子,其實有些書背比較沒圖案他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

或者就沒有興趣把不熟的書拿出來看,太多書了不知道怎麼選

所以我就產生了「閱讀角落」的想法,固定把一批書放在閱讀角落,讓他們可以優先看到

閱讀區的書本會不定期更換,收起來一些他們比較沒興趣的,留下幾本最近很愛的

然後新增一些很久沒讀的、他們有興趣的主題、或者符合最近時事節日的書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ex.中秋就可以放《14隻老鼠賞月》、姊姊即將換牙就放《我的牙齒在搖晃》、開學季放《魔法親親》.....

以前妹妹比較小的時候怕她會撕書,就只能放適合寶寶的硬頁書,其他繪本請姊姊自己到房間拿

現在妹妹長大了可以保護書本,就開始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繪本、甚至精美的立體書出現在閱讀角落

要請他們選書共讀時,妹妹大部分會以閱讀角落的選書為主

但姊姊已經比較熟悉書本,有時候就會說閱讀角落沒有他想看的,於是到房間去挑其他書櫃上的書

後記:

親子共讀的重要應該我們這一代的家長都很清楚,但如何培養環境和習慣又是另一個功課

我自己很喜歡買童書,覺得家裡書櫃上放滿滿的童書很有成就感、挑選的過程也很療癒

但就是要提醒自己,不能只有買、一定要陪著讀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既然已經把這些書買回家,就要克服疲累跟懶,孩子喊著想讀的時候要努力撐起自己來陪讀

孩子越大狀況會越好,有些書讀過一次後他們就能夠自己看

當他們記得故事情節,或是能夠把書本的內容跟生活經驗結合時,家長也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 阿映的育兒日記:http://s228587sarah.pixnet.net/blog
/// 追蹤ig・更多我的育兒生活:https://www.instagram.com/s228587s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