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獺獺:當孩子有情緒時,她需要的只是家長的一個擁抱,大道理就等她情緒好的時候再說,妳說好嗎?

1 / 1

#妳的孩子愛哭嗎

#當孩子鬧脾氣看起來很不可愛時

#妳還願不願意抱抱她呢

最近的我,好像越來越像個穩重的媽媽了,雖然生活和工作依舊還是有忙碌的時候,但我總覺得開始早睡早起後的自己,腦袋清醒了很多,做事效率也變高了,自然也就有更多的 #時間#好心情 能陪伴孩子,一起安然地度過她起起伏伏的身心狀態。

當然,儘管我怎麼堅持幸福教養,儘管我的本業陪伴了多少個家庭學會如何科學育兒,但我回到生活當中,我確確實實就 #只是一個普通但真實的媽媽

現在的我很穩定,但前陣子或前前陣子的我,也是有在育兒生活中跌到四腳朝天的時刻,而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也難免再遇上幾次崩潰失控的媽媽時刻...

但,這就是真實不騙的教養實況,畢竟媽媽也是人,有這樣那樣的心情,有這樣那樣的反應,真的也是很正常...

所以希望各位媽媽們,尤其是剛剛才失控吼過孩子,還氣得不想跟孩子說話,甚至短暫不想看見孩子的媽媽們,不要太自責,我相信 #妳已經盡了妳很大的努力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面對孩子的情緒來臨時,如果你自己也很混亂很煩躁,那就當是搭乘飛機遇上了嚴重的亂流和失重,妳必須得先為自己戴上氧氣罩,只有懂得自救的我們,才有更多的能耐照顧好妳愛的那些人。

我想了想,這大概就是我最近做得最好的事情,最近我很照顧我自己的感受,每當我覺察到內心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覺時,我都不會急著壓抑自己的心情或雜念,而是讓自己在安全和舒服的狀態下,好好地進行自我對話,好好地陪自己一會兒。

正因為我願意這樣善待我自己,我覺得最近的自己溫柔了許多,無論是面對真實的自己,還是面對一堆未完一堆又來的工作,還是面對難以預測的育兒時光,我真的比之前穩定很多了。

前幾天,有人說我的孩子很好帶,就像是個天使寶寶!說實在的,我的孩子並不是天生就好帶的孩子,她一出生的那一刻,哭得非常洪亮,那聲音響徹雲霄,且帶有濃濃憤怒的氣息,連醫生都說“哇!我很少聽到那麼大聲的哭聲,妳不要那麼生氣嘛!”

是的,她從一出生就是一個超級大嗓門,我爸還曾經一度懷疑她是不是身體有什麼毛病,不然怎麼會哭那麼大聲。

後來事實證明,她哭得大聲單純就只是因為她是一個超級大嗓門,她哭起來真的很可怕,那種大聲是在巷尾哭,整條街的人都能知道她哭的那種等級。

她天生的個性很急躁也很敏感,沒什麼特別溫柔特別體貼的天性,很多細微的事情都能挑起她明顯的焦慮情緒。

例如洗澡水只要超過35度,她就會焦慮地大叫“好燙好燙”,所以媽媽只好常常給她一場冷水澡。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例如突然出現的鞭炮和煙火,她總會像個歇斯底里地大叫跳到大人身上,曾經在洗手台聽到很大聲的聲音,一直到現在洗手時都會喊著“媽媽妳陪我去,我怕打雷!”

例如家裡來了個從沒看過的人,哪怕別人只是來送個禮問個路,她都能焦慮地大哭喊不要!更誇張的是,她很少看到我大姊,有一次我大姊來家裡,她直接馬上放聲大哭,哭到完全停不下來,從此之後屢試不爽,只要突然大哭了,就是“我大姊來了!”,完全沒在給我姊面子的。

例如一有一點撞到或刮到,就會吵著要擦乳液要擦藥藥,哪怕有時根本沒怎樣,也會戲精上身地展現自己傷得多重。

但儘管她是如此的孩子,我依然不會覺得她是個惡魔寶寶。其實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寶寶,當妳用心跟孩子一起生活後,真的會感動於孩子帶來的陪伴和溫暖。

她是我的孩子,而我非常愛她。

只是,當我的狀態不好時,有時我也會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她的情緒,所以曾經我會一直用冷處理的方式面對孩子的情緒,我會盡量平靜地告訴她“不哭了!媽媽再抱!要是還想哭,那妳就再哭一會吧!”

看起來我允許她有她的情緒了,但其實這句話背後全是套路,很明顯地就在告訴她,她哭了就不值得得到關愛,就沒本事能得到擁抱,也就意味著 #我的關愛全是有條件的

我的孩子領悟力挺好的,每當各種崩潰時刻,遇上我這麼一說,她總會開始 #壓抑自己的情緒,然後努力地告訴我“我哭好了!可以抱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有段時間,我覺得這方法挺有效的,儘管好像有點反向威脅的意味在,但我還覺得自己給足了 #尊重,畢竟在我的說法字面上確實是讓她想哭就好好地發洩吧!

前幾個月,我突然發現 #自我意識 越來越強的兩歲孩子,開始越來越容易因為生活瑣事而有情緒,起床沒穿她指定的衣服會鬧脾氣、洗碗沒有讓她開水龍頭會哭鬧、想要開電燈卻先被開電燈了也無法接受...

我們母女生活就很容易因為這些瑣事而進入了剛開始不斷循循善誘、好說歹說,預先誇讚如果她能怎樣怎樣就好棒,沒用就開講道理,沒用就開始訓斥,沒用就開始發脾氣,然後面對孩子哭鬧,我就再來一個下下策“那我沒辦法了,想哭妳就哭吧!哭好了!我再抱!”

教育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刻意感動#講道理#發脾氣

哈!有沒有發現我全中了?沒辦法,一地雞毛的育兒生活就是這樣,腦子總是很難同步更新下一步該怎麼做,失控的育兒場景就會一直出現。

但我發現這樣的應對,儘管當下消停了孩子一時的情緒,但根本沒有辦法解決孩子 #當下過不去的那些坎,更沒辦法改善孩子下次或下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的情緒...

有一天,我又看到了一句話“#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她需要的只是妳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而是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支持她#鼓勵她#那些大道理等她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於是,我改變了我的策略,我面對到孩子有情緒時,我會盡量蹲下來靠近孩子問她“#怎麼了#妳需要什麼幫忙呢?”,結果竟然得到了很大的改變。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有次,她拿著奶瓶要去洗碗槽,但她就突然崩潰生氣,當我這麼問她時,她也說不出自己怎麼了,只是繼續哭鬧,我就猜測著她是有點不想自己去放奶瓶而哭鬧,我貼著她的身體,摸摸她的背問她“妳需要我陪你一起去嗎?我可以陪妳一起去哦!”

結果她竟然就突然不哭了,笑著跟我說“好啊!媽媽妳陪我去放奶瓶好嗎?”就這樣,她牽起了我的手,一起走到洗碗槽,她自己放好了奶瓶,我們就安然地度過一關了。

有次她洗澡碰到了一點“溫水”,又遇上了洗頭日,她崩潰地在廁所站著大哭,要是以前我肯定會告訴她要哭就哭吧!然後自己離開她身邊,去洗衣服或是去整理書包等等,往往就會哭得更大聲或是努力忍住不哭地來抱我。

但那刻,我又選擇蹲了下來張開雙臂“妳好害怕那個水對嗎?妳需要什麼幫忙呢?媽媽抱抱妳,會不會好一點呢?”

結果,孩子靠近了我的懷裡,說了一句“我好害怕!媽媽抱抱!”後來不到十秒的時間,她就沒了情緒,平靜地自己走出浴室了,我們又安然地度過一關了。

她說的那句“我好害怕!”一直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我不禁在想,假如孩子感到很害怕、很生氣、很難過、很不滿的那些時候,我們卻一直把孩子推開,要求孩子控制自己,勉強孩子靠自己冷靜下來,孩子是不是反而會體驗到“#有情緒的自己有錯!”而感到更無助的情緒呢?

換位思考了之後,我真心認同“當孩子有情緒時,孩子需要的只是家長的一個擁抱!”,或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 #直面地經歷一段情緒,並真正地學會如何 #戰勝和收復自己的內在情緒

假如妳的孩子也老是哭到讓妳很煩心,試著給她一個 #沒有條件的擁抱,也許給足了安全感之後,孩子往後不僅能更加坦然地召見每個陷入情緒裡頭的自己,也能還以身邊的人一生的溫柔善待…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因為就不那麼容易情緒炸掉啦!哈哈)

#幸福教養

🌱歡迎關注我🌱

IG: naichatata

FB:職能治療師naichatata•幸福教養×單親育兒

🌱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