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日記—每個人都會心碎,修復心碎的自我療癒之路是一場戰鬥

1 / 1

  今天看了一個TED的影片(每天都在不斷地看各種影片試圖自療),標題是「不必為悲傷感到抱歉:修復心碎的自我療癒之路」,主講者是蓋 ‧ 溫奇,一個在曼哈頓執業超過二十五年的心理醫師,他見過形形色色的心碎的人,有著各種不同的心碎的理由。

  經歷心碎的時候,那些我們平常仰賴的直覺,都不能相信,尤其是不能相信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的。比如分手的理由通常很簡單,就是因為一方不愛了,但因為心碎會讓我們經歷非常戲劇化的痛苦,所以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成因一定不是那麼簡單,一定也是同等戲劇性的,這會讓即使平常理性、謹慎的人失去判斷,甚至想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謎團或陰謀論。

  「一定是因為那天我說了什麼話讓他不高興?」

  「一定是因為某次吵架我沒有先道歉?」

  「還是因為我變胖了?」

  因為大腦欺騙了我們,那種「一定有一個我沒有找出來的理由」的直覺太過強大,於是我們開始無止盡徒勞的追尋,試圖找出一個不存在的答案,讓我們的痛苦拖得很長,即使我們知道這麼做是無效的,但我們就是停不下來。

  科學研究提出,當人們要脫離一段感情,大腦所啟動的機制,和成癮者要脫離古柯鹼或鴉片這類物質時是一樣的。我們正在經歷的就是脫離這段感情,那個得不到的戀人就像是得不到的海洛因,而我們無意識的大腦選擇用兩個人過去的記憶當作止痛藥,所以一直追憶或者去尋找所謂的「答案」,其實就是在給自己注射毒品,這就是為什麼心碎很難治癒。

  注射毒品的人知道自己有癮,他們在注射毒品的時候是有自覺的,但是心碎的人沒有。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們應該要知道,這些衝動,這些我們無盡地回想兩人的回憶、傳出去的每一個訊息、在社交媒體上追蹤前任的動態,每一件事都只是在滿足我們的癮,加深我們情緒上的痛苦,讓我們的康復之路更加艱難。治癒心碎並不是一場旅程,而是一場戰鬥,理志就是我們最強的武器,沒有一個分手的理由會讓人滿意的,停止去尋找那個理由,或自己隨便編一個讓自己能接受的,然後讓這件事情結束,因為你需要這個結束來讓你停止這個「癮」。

  然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放手,告訴自己這段感情已經結束了,不然你的大腦會再給你希望,讓你很難前進。

  當我們心碎的時候,大腦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理想化那個讓我們心碎的人,那個他懂你的每個瞬間、曾經一起攜手去過哪個度假勝地、他第一次吻你的美好,這唯一的效果,就是讓我們的失去變得更加痛苦。心碎會讓這些念頭不斷出現在腦海裡,為了避免理想化,我們必須要將它們平衡掉,也就是多去想想那個人不好的一面,比如去度假的那次你們因為迷路大吵了一架,或者吻了你之後你們都得了重感冒…等等。

  講者說他會跟他的每個病患說,編一份詳細的清單,列出這個人不適合你的每一點,讓你火大的每一點,惹毛你的每一件事,然後放在手機裡,當你的大腦又開始想要理想化,當你又開始犯了思念的癮,就拿出手機來看。

  你的大腦會試圖告訴你他很完美,但其實他並不完美,你們的關係也並不完美,如果你想要熬過去,就要常常提醒自己這一點。

  度過心碎是很難的,但如果你拒絕被你的大腦誤導,並採取療癒的步驟,你就能顯著地將你所受的苦降到最低。這條路不容易,需要花的時間比想像中還長,你會需要朋友和家人的幫助。痛是正常的,這很辛苦,這是一場在你腦中的戰鬥,必須很努力才會贏,但是你有武器,你也能戰鬥,總有一天你一定會好起來。

  我也很喜歡今天聽到的另一段話,當你覺得你再也找不到像他對你那麼好的人時候,思考一下,他對你好是因為「他很好」還是「你很好」?是因為你夠好,所以才值得他為你付出,所以只要你不要停留在原地,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你永遠值得找到下一個對你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