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1 / 1

去年歸功台灣的防疫有成,許多經濟活動得以持續。各國的紓困政策,也讓錢開始在金融市場與房市流動。不少人投入股票市場,藉此獲得更多的金錢。身邊也有不少朋友開始問我要怎麼投資,比如說:要如何購買股票、買什麼好。

我不是那種靠股票賺很多的人,但都維持在滿穩定的收益,如果你是一個想很瞬間賺很多的人可以不用看這篇,可能會浪費你的時間。😂

滿多投資方法我都有接觸,我算是一個有點雜食的投資人。最近回顧投資的記錄,慢慢找到自己的投資節奏。我認為先學會理財,再慢慢進階到投資會比較好,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定存、零存整付

在我大學的時候,存了小筆的定存,主要是覺得利率比較好,也可以促使自己存一點錢。零存整付則是在出社會的第一年開始做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讓自己養成「強迫儲蓄」的習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有賺錢的能力了,終於可以買很多自己想要的東西。跟以往打工不同,感覺更能支配財富。為了避免自己亂花錢,所以我在郵局存了零存整付。當時郵局的阿姨還一直建議我買儲蓄險比較划算。

儲蓄險

出社會的半年後,在看一些關於理財的書籍,看到了關於「保險」的說明,透過朋友認識了我現在的保險經紀人。一開始對於保險的細節都不是很清楚,所以請她幫我說明。她非常詳細地說明了關於「醫療險」、「意外險」、「儲蓄險」,也有詢問家裡是不是有保,我說以前有,後來就停掉了。說明完之後,問了一些人生規劃跟一些目前的收入狀況。後來幾次溝通下來,我覺得都說明的很清楚,所以我就簽約了,其中一筆也在今年到期。

黃金存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黃金在我大學的時候就買了,當初買進的理由是什麼我也記不得了。但買的量不算多,而且老實說這幾年我幾乎沒有看它。😂之前朋友說黃金在高點,我有想過要不要賣掉。但後來想想其實這筆錢不大,而且變現後也沒有要做什麼,所以就繼續放著。

股票

我並不是最近才踏入股票市場的,大概是出社會頭一年我就申辦了證券戶。大學的時候看過一本講解股票的漫畫,看完之後對股票有了大概的概念。後來促成我開始投資股票是因為我的阿姨,姨丈專職在股票投資養活他們一家。姨丈年事漸大,擔心自己先離開,所以開始教導阿姨投資股票的技巧。阿姨:「女人還是多少要有點自己的錢,這些錢也會用的比較安心自在。」阿姨並沒有教我任何投資股票的技巧,她讓我自己去研究。😂

我第一次買股票,就是很愚昧地跟牌,上課的時候老師報的牌。那時的台股其實每天交易量也不算很大,所以我觀察了幾天,發現就是那樣震盪,過了幾周後,我就不看了。😂 但很慶幸的這支股票基本面不錯,加上有穩定配息。那時候的成本大約14元,我買了兩張。一年配息一元,我覺得殖利率還不錯,至少比定存好很多。後來陸續買了一些存股用的金融股,用來拿股息。在去韓國打工度假的那一年,也有買了一些股票,主要是擔心在韓國賺得不夠生活,所以加減投資股票。雖然只配置了1/10的資金,這段期間獲利算是很穩定,也沒有賠過錢,年報酬率大約6%。

去年因為台灣股市大熱,我也慢慢地加碼資金到股票市場,跟了一些達人的牌,有賺也有賠。受到身邊朋友的影響,開始短進短出,一樣有賺有賠。但今年回顧第一季的操作狀況,發現報酬率只有近5%,但感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有種瞎忙的感覺。尤其是上班休息時間看盤,也會因為漲跌而心情起伏。

所以從4月開始,設定自己的停損跟停利點後就蓋牌,沒有到目標值就不動。發現單月的報酬率竟然有20%,獲利是第一季的四倍。第一季真的在瞎忙😂我才發現原來自己比較適合操作波段或長期,短線操作對我來說很不上手。

但身邊也是有朋友靠著當沖賺了不少錢,也有股票抱了很久都沒有賣的朋友。不難發現每個人的投資方式都不太一樣,我覺得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我曾經因為羨慕朋友短期間賺很多,就跟著隔日沖,結果常常在賣掉後開始飆漲。😂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投資方法,我覺得投資自己也是很重要的。我會撥一筆費用給自己進修學習新的才藝,也會花錢買一些書。也會花時間看一些股票、市場的分析文章,去看別人都是怎麼操作。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心態」也是很重要的,深思投資對你的意義。我自己的原則是投資我認為有價值的公司,所以我通常都不會買到飆股,可能賺不了什麼大錢,但是賺得很安心。也不要去跟別人比較,因為一比較很容易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