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文學獎年金評審,會希望看到怎樣的作品呢?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決審會議紀錄

1 / 1


臺北文學獎年金,要求的條件:

「對象:業餘及職業作家」、「提出未來一年之完整寫作計畫(須附個人簡歷及過往作品目錄)」。有點類似國藝會補助,是具名的,會看資歷、背景。

規則上也不一定是要有出書過的作家才能投,但相對一定要有自己的完整作品,而這種作品的等級,應該也是那些有拿過獎項的,會比較吃香。

推測起來,申請文學年金並不向投稿文學獎一樣,什麼都沒有就只有一個作品就能上場,要參賽年金會需要一段時間累積作品才行。

不過我稍微驚訝的是,來申請的人居然也有118個,代表有超過一百個業餘作家以上的人來角逐。好多作家啊!他們總共帶著一百多本書的構想欸!(神秘的驚嘆點)

好的以下就來簡述一下看完這次評審會議的心得:

目錄

  • 評審沒那麼僵化
  • 年金沒有要求台北經驗
  • 她是個名家
  • 文學性稍大於議題性
  • 關於審美
  • 會議記錄資訊



評審沒那麼僵化

其實評審們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僵化」(到底我想像中的評審多麼食古不化),其實都無關(我以為的)政治正確與否。

無論是喜好的主題內容、形式方法,自由度看來都算頗高的。想試什麼都可以,但就真的要寫得好,立論扎實,或是故事吸引人。沒有必中的題材,也沒有必中的寫法,只有好的題材,好的寫法。



年金沒有要求台北經驗

年金類投稿,寫作主題不限,文體不拘。所以這一屆有人寫架空都市海港《海獵》《流氓王信福》應該是嘉義。



她是個名家

申請者當中有作家陳玉慧,評審評的方式就有點有趣。雖然計畫內容詳情寫得如何不得而知,但評審們的起手式似乎都是:

「她是個名家,XXX也做得很好,但我在裡面覺得…」

「她的文字功力當然沒話說,不過我會更期待…」

暗示知名作家更該高標準對待。

但會不會,這也反面應證出,即便你是公認的名家,企劃沒好好寫,也是會掰掰的。評審不是只看人說話的哦(抹除自己對評審的神祕刻板印象中)。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文學性稍大於議題性

這是我自己的觀察與猜測。我覺得在評選上,硬要分比重的話,故事性還是優先於議題性。當然這兩者很難斷然二分,我只是描述一種趨向。

能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以技術來打動人,再來才會檢視內容。優先把大旗幟打出來像是環保議題,可能不比先把故事說好來得有效。



關於審美

這類似前面一條觀察。審美觀幾乎等於評審觀。

看起來,目前比較一致的審美觀會是,以故事性、文字表現先行,但並不是濫情就是美,是節制、精簡但有肉才是美。

作品要呈現一個有在重訓且小有成的人,太館長、太卡比獸或太anorexia nervosa,都是居居的。適度健壯、健美,才「可能」是一種會通過審查的美。

會說「可能」是因為,畢竟,反例、出格的例子,或是無關審美的原因,也隨處可見哈哈。

不需要太糾結,自己最終寫得開心,寫得心安理得、安然自適就好。



會議記錄資訊

會議記錄連結: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2th/F0.pdf
屆數類別:第二十二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
收件數:118
進複審:89
進決審:15
決審委員:宇文正、胡金倫、陳素芳、廖志峯、盧郁佳

更多創作眉角:
👉網站:木凱創作道
👉FB:木凱創作道
👉IG:mukaiword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