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後節氣「大寒」 記牢養生重點就能健康迎春季

1 / 1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今年是在1月20日這天,有句俗諺「小寒大寒凍成一團」,由於受到寒流影響,大寒時的氣溫都還是偏低,但「大寒不寒,春分不暖」,也意味著冬去春始來的景象。

大寒和立春相交接,這時也是調養身體的重要時節,想要身體健康就要順應節氣來滋補養生,有句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是指到了冬天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也跟著下降,若沒有好好做到收藏精氣,等到來年春天時,體內沒有足夠的能量、元氣就很容易生病,所以在冬季時好好做到養精蓄銳,就能替明年打好健康體質的基底。

大寒的養生要領就是「冬藏」,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還要為來年春天先做好準備。從日常的飲食養生來看,最簡單就是要忌生冷、宜熱食來鞏固體內陽氣,但由於大寒離春天越來越近,大寒的進補量應該要慢慢減少,選擇一些甘味的食物來調和脾胃、補養氣血,攝取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防邪氣入侵身體,為迎接春天做準備。

《大寒養生飲食》

1、薑:

生薑有「脾胃聖藥」的美譽,中醫觀點,薑性溫、味辛,入肺、胃、脾經,主要功效是溫中止嘔、祛寒痰,可防風寒感冒,促進血液循環並有發汗散寒功效,還有鎮痛抗炎效用,料理中善用薑,也可以達到保健的功效。

2、蔥:

大蔥具有抑菌殺菌、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進食慾、興奮神經、改善和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等作用,中醫認為大蔥可用於風寒感冒、胸悶、氣脹、泄瀉、關節疼痛及便秘等輔助治療。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3、紅豆:

紅豆能健脾祛濕,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還可刺激腸道蠕動,利尿又潤腸。

4、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有補血效果,味甘,性涼潤,入肺、脾、腎經還可以去寒補氣,而山藥的黏液可以保護消化器官,修復胃壁黏膜,富含鉀離子,有助於血壓控制。

5、馬鈴薯:

馬鈴薯纖維比蕃薯少兩倍,熱量比白米飯少一倍,帶皮的馬鈴薯有助心臟健康、降血壓、提升免疫力、防癌,還可改善貧血所引起的暈眩、肢體無力、手足冰冷。而其中含稀有元素(磷,矽,鋅,硒及鉬)對人體健康有幫助。

大寒養生除了可以從飲食上著手,平時生活上的保健也相當重要。

《大寒養生生活保健》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1、早睡晚起:順應冬藏原則,早睡晚起能保存陽氣、養精蓄銳,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2、運動鍛練:選擇太陽出來後再外出運動,冬季運動能使氣血旺盛和血脈順和,能改善手腳冰冷的毛病,更能提升肌耐力及骨骼健康。

3、睡前泡腳:在夜晚入睡前用熱水或藥湯泡腳及按摩腳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也能增強抗寒能力,更能助眠及改善睡眠品質。

4、按摩穴道:將雙手搓熱按摩後腰部,也可以按摩下腹部的丹田關元穴(肚臍正下方三寸,大約四指寬位置),有助於疏通帶脈、促進腎氣循環及改善腸胃免疫功能。

在大寒時節,不管哪一種養生保健方法,保持身身心溫暖、愉悅是最基本的,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台灣冬季氣候時冷時熱,在萬物收藏之時勿吃生冷食物,注意保暖,適量進補,尤其現代人營養豐富,進補前除了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外,也要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進補方式和食材,才能真正做好養生調理身體,保持良好生活及運動習慣,才是最根本的保健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