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奪回屬於我們自己的數據(下篇)

1 / 4

當我知道我的數據被作為政治競選的籌碼,我現在只想拿回屬於我的數據!

— 《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2019

前面用了奶嘴樂計畫《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來介紹現今資訊社會的運作,以及資訊如何被大公司操作、販售。這一篇是這三部曲最後一篇,用來跟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方式,善用自身的數位足跡而不成為科技奴隸。

.

這一次用到的書單:

《你都沒在聽》

《重新與人對話》

《深度數位大掃除》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網路讓我們變笨?》

《 FOMO:錯失恐懼》

我會分三個部分介紹:文章瀏覽、與人交流、建立關係

.

文章瀏覽

  • …十億人都驚呆了!
  • …總資產翻倍成長!
  • …沒想到他竟然這麼做!
  • …竟然有這種地方!?

以上的標題你常看到嗎?那你要好好改變你的瀏覽習慣了!

我過往在當記者的時候這樣的聳動標題最愛被「每日新聞」濫用(Daily News),實際上真的沒什麼內容。但是丟到網路世界,這會變成是個很吸引人的誘餌;這些文章背後的運作,也在默默分析我們的行為、愛好、興趣,而後繼續推送類似的內容。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千萬別看了標題就分享!

每一篇(我是認真的)你所分享的文章都要經過你的閱讀,主動吸取資訊的過程中演算法也在背後編程;藉此讓演算法改善你所看到的文章,讓你的頁面都能呈現你想看到的近況、新聞,而不再只是標題農場的花邊新聞。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媒體識讀、資訊運用的相關知識,你可以參考「我是數位公民」他們做了一系列很棒的影片、訪談,提升大眾的數位素養

與人交流

憑甚麼你可以這麼講!?

.

在很多的公聽會、公民論壇、沙龍座談…有時會聽到這樣的狂言,冷靜點!想想他們在接收資訊的時候,不也是被操弄了嗎?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的演算法分流機制會讓人們只看到他們想看到的(與新聞操作模式很像)這導致人民越來越偏激,甚至每個人都不願意坐下好好聽反方的意見、想法,把自己所看到的都認為是大千世界的全貌;明明是個民主國家,卻因為網路讓人民變的民粹

物理學界有個著名的現象「波粒二相性」主要用以詮釋光子在不同的觀測角度下,會以粒子或是波的方式呈現。我認為這很棒的告訴大眾一個事實:當你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就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當我們知道對方看到的也許跟我們不太一樣,也許我們能這麼說: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為甚麼你會這麼講?

多一點對話的空間、了解;少一點彼此的藩籬、偏見;你我他之間將不再那麼涇渭分明。

建立關係

在Simon Sinek 的一段訪談特別提到千禧世代的我們是如何對科技成癮,導致我們逐漸不再與他人社交。Simon特別提到:

.

「在我們最應該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係、練習社交技能的國高中時期,讓手機介入了這一段旅程;導致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互動建立長遠以及有意義的兄弟情誼、好姊妹。面對現實生活的社交無助感,於是我們繼續投身到網路世界尋覓慰藉。」

.

我們真的該做的,恐怕也是最難做到的,便是放下手機看著對方、好好聽他/她說。我自己有個方法,畢竟兩人坐下來面對面,實在有點尷尬;我們可以把聊天、談心、陪伴的地方換成大自然,有山環抱著你、有海在你腳邊沖刷、有沁涼的風在耳邊吹拂,相信我,透過大自然會降低彼此對談的尷尬。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不要讓自己在交友軟體的對話框中燃燒自己的焦慮。這一次透過對話,建立一段真實、健康、友善的關係,如此一來,我們因孤獨產生的寂寞會消除,而那樣的社交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