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從心的拉扯,讓妳無法活出理想生活嗎?

1 / 1

初次開始獨居時,發現自己神經質的潔癖原形畢露,

無法忍受放眼望去,看到地板有一根頭髮、

一點屑片,甚至灰塵。

好不容易掃完地,倒完垃圾,走回屋裡,

若看見散落的遺跡,會瞬間擊垮我的玻璃心,

忍不住再次拿掃把整理。

看見自己的強迫症後,

首要開始練習,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掃完一次地便放手,

到隔天打掃前,

如果有瞄到殘餘,

選擇深入感受勾起的不舒服,

而非再次動身清潔。

持續一段時間,

逐漸感受到「允許」,

並發現其實並非環境髒亂,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而是我習慣緊繃,

遇到一點小「問題」,

會不由自主放大 ,

並全然投注心力,

試圖「解決」。

這才意識到清潔的模式,

完全對應自己的生命慣性。

我擅長發現蛛絲馬跡,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養成顯微知著的能力。

雖然看似「解決問題」的實力日益增長,

但卻讓身體長期處在警戒和緊繃的狀態,

使神經系統因壓力過大而崩解,

最後換來的其實是失去生活富有彈性的韻味,

毫無愜意的心思,享受耕耘的樂趣與結成的果實。

本來也習慣要求自己掃完地後緊接著拖地,

然而卻在某一天,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身體直接罷工。

頭腦再怎麼想做,總是力不從心,

明明只有幾步之遠,仍走不過去拿起拖把,

於是開始觀照內在的小劇場。

頭腦:「妳為何這樣懶惰,拖地那麼簡單,

只要十分鐘就能完成。幹嘛不做?」

身體:「可是我不想。」

頭腦:「哎呀~妳想想,只要忍一下,拖完地,空間乾淨,妳也會覺得神清氣爽啊。」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身體:「但是我動不了。」

頭腦:「可惡,跟妳講那麼多道理,還讓妳知道好處,卻還是不做。」

身體:「嗯~我就是做不到。」

就這樣看著這個對話反覆進行,

感受在體內的拉扯,

還有地板真的越來越髒。儘管如此,

依然只是看著,

沒有逼迫自己行動,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不過卻發現「批判」的聲音變得微弱。

原來在這個過程裡,

透由耐心的陪伴,

心一點一滴接受身體的感受,

但並沒有壓迫頭腦,只是允許它喋喋不休,

因而開始慢慢感受到,

衝突的內耗與伴隨的無力感逐漸消失。

大概這樣過了一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某天早晨起身後,

身體自發拿起拖把,

輕鬆毫不費力,

三兩下地板便乾淨溜溜。

完成後,

頭腦才意識到原來已經拖好地。

這其實是與身體和好,

讓身心靈恢復平衡的過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從小耳濡目染家族的生活模式,

不知不覺開始習慣聽從頭腦,

壓迫身體行動。

久而久之,

體內本來蘊含源源不絕的本能,

即生命力,也叫創造力,

因長期遭受到否認的壓制,

而逐漸消磨殆盡。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若在體悟後,

願意選擇讓本能重新甦醒,

方能在轉由身體顯化為疾病前,

重拾早已存在的內在力量。

因為身體是心靈的載體,

不只保存未被撫慰的傷痛記憶,

富有創造力的本能和天賦也在體內。

釋放傷痛的印記,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方能同時讓本能重新流動,

毋須再繼續仰賴意志力的硬撐,

而能依循本然自發的生命力,

輕鬆發揮天賦創造,

體現真心渴望的生活,

這便是結合身心靈「開源」的方法。

跟隨生命與身體共舞的韻律,

減少身心靈失衡的內耗,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將能量轉而聚焦於安在身體,

自然會因活在當下,

而能感受到脈動,

依其自在體現。感受到什麼,是什麼。

若感覺是休息,便休息。

若感覺靈感泉湧要創作,便工作。

可以藉觀察體驗的過程,

發現如果當其實是什麼也不用做,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卻因恐懼而試圖找東西填補,

譬如工作、食物、社交、運動等等,

會感覺特別費力,卻徒勞無功,

甚至引起多找麻煩的反效果。

探索身心靈,

並非為了要得到什麼超能力,

或只是拼命揭開瘡疤,挖出傷痛。

認識自己的初心,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是為了爬梳如實的發生,

釐清可以接受的,

本來不知道的,

其實真正需要的,

然後一次次選擇是否要活出真心渴望。

這個過程使然於日常,

自然也會反饋給生活。

無論有無做什麼,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都會感受到愛的滋潤,

恬淡如水,仍幸福洋溢。

圖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