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獨立書店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島讀臺灣》

1 / 1
自我心中,發掘更多、探索更深,是實體書店永遠必須存在的理由,我無意鼓吹任何一種購書方式,數位生活也其便捷利索,可支配預算也有其侷限⋯⋯然而,我還是不時走逛書店,享受沈靜、發現驚喜,如同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真所言「書店,讓我們與未知相遇。」

獨立書店似乎已經形成一股潮流,身為屏東人,不只勝利星村高密度的書店分佈,身邊甚至有學長、朋友的朋友本身就在開書店。但與此同時,國人平均閱讀時間在各國敬陪末座,卻也是近幾年偶會提起的議題。在市場不大、甚至可說逐漸萎縮的情況下,為何還是有人願意開書店?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16間台灣獨立書店的實地訪查紀錄

《島讀臺灣:旅行時,到書店邂逅一本書!》(以下簡稱《島讀臺灣》)起源於節目《名人書房》,作者詹慶齡因為「走書房」單元開始接觸到特色書店,並萌生「走訪全台獨立書店」的構想。而在這本著作中,她也走訪了台灣本島東中南北,以及兩間位在澎湖,總共16家獨立書店,輔以精美圖片介紹其中它們的裡裡外外,以及「獨立書店」的分類下,彼此截然不同的創設故事。

就閱讀的感覺而言,《島讀臺灣》有點像是旅遊書籍,比起其他文學作品,每頁所容納的字數明顯高上許多。儘管有些不習慣,但在洋洋灑灑每間店都約10頁(包含大量圖片)的介紹之下,包含了它們前世今生、背後所蘊藏的意義與使命感;同時,不論是以「店長」職位招募打工換宿、以帶動地方發展為己任,或者是希望喚醒讀者對自然界的重視,每個故事都讓讀者對於「書店」的意義,有了更寬闊的想像空間。

不同的書店 背負不同的想像與目標

而其中最讓人喜歡的,或許是每篇介紹的最後,店長推薦書籍及作者介紹自己「伴手」書籍的部分,儘管前面有專文介紹,這樣的設計也能夠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些獨立書店背後的推手。

藉由讓「店長/老闆們」現身說法,我們也得以理解書店不只是一個買賣的場所,更能夠與文化、地方創生息息相關。雖然書中所包含的店家,或許僅是現有獨立書店的冰山一角,但看著作者在旅途中一次次與好書相遇,也足以讓人想要響應書名的號召,找時間「到書店邂逅一本書!」。

(本文和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RyQo1g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