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守護神地基主,為什麼一定要拜地基主呢?~心誠則靈

1 / 1

地基主是指祭拜地點所在的第一個地主亡魂。被視為神明,多在除夕、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等節慶祭拜,以菜餚、紙錢祭拜地基主。

地基主信仰在臺灣的普遍性極高,逢年過節往往祭拜,不只自用住宅會祭拜地基主,許多公司行號,甚至公家機關也往往會加以祭拜。許多臺灣人,遷居搬家時也會祭拜新宅、舊宅的地基主:與舊宅地基主話別是感謝其辛勞;與新宅地基主溝通則希望其保祐

(圖片來源:地基主怎麼拜呢?拜地基全攻略一篇文交給你 | 台南驗屋、高雄驗屋,最有公信力的驗屋報告-驗屋先生 (mrhomekhh.com))

一般亡靈說

在之前居住在此地,不幸過世而無人奉祀的孤魂,則成為地基主,保護此地。而住戶一般都會加以敬奉香火,以求住宅之安寧,此說為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提出之後,廣被接受,最為風行。因此現代民間流傳是原先住在這個房子的人,其祖先牌位遷走了,但是依附在牌位的鬼魂還停留在這房屋內,無人祭祀;或者之前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卻無嗣而亡,因而成為住宅的「守護靈」

古時

泉州人一般在家中正門的門口或正廳祭祀地基主,有時就用椅條(長板凳,多為餐椅)當供桌;漳州人一般會在廚房、陽臺或後門偏僻之處奉祀地基主,且會用矮桌子甚至板凳當作供桌,而不似一般神桌香案之高大

有人認為向屋內拜,代表地基主在家中守護家人。也有人認為「屋內的靈」是家神跟祖先;要拜地基主,應該向屋外拜。有人說是房主在正門(拜門口)向外拜,租客在廚房、陽臺或後門向裏拜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客家族群則祭祀土地龍神,流行用極矮的凳子,在地面上拜

時機

一般臺灣人常會在小年夜、除夕、上元節、清明節、小清明、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等節慶,與舊曆每月初二、十六作牙祭拜土地神時加以祭拜(或者初一、十五禮佛時),時間日出到日落皆可,以下午為佳,但一般必須在日落前拜完

在臺灣民間信仰中,拜「地基主」一事出自於對房舍守護靈的感念之意,不像祭祖是絕對必要,地基主不拜亦可。但既然拜了,就得持續,每年至少拜一次,直到遷居他處為止。或者應在最後一次拜地基主時,加燒一些紙錢,虔誠向地基主稟明,「因故以後不再祭祀地基主。懇請見諒。」臺灣民間傳說,因為曾經祭拜過的家戶,時間到了,地基主就會「討」祭祀

供品

供品大致上應該有菜餚、米飯、水果、米酒、冥鏹等;一般來說多半會以數個碗分盛菜飯祭之,稱作「五味碗」。臺灣傳說地基主喜食雞腿,還有一些地方認為「雞腿必須完整,不能切」。故除了茹素人家,必以雞腿奉祀。也有說法是雞腿為本省人認為雞的最美味部位,故以雞腿祭祀,以表虔誠。但因應現代社會習慣,祭拜地基主的供品往往變成了便當、速食、零食等,而雞腿也常變為歐美的炸雞,甚至有人以牛排祭祀的

拜法

以一碗盛白米作為香爐,點燃三炷線香,插香後,待香長度燒過一半,即向其禱告「煩請地基主移駕,到金爐領用財帛」(如有準備「經衣」,則必須先燒),開始燒紙錢。紙錢燒好之後,擲筊杯(如無筊杯則以兩個硬幣代替,一正一反即為同意,稱為聖杯或允杯)詢問地基主「祭典是否圓滿,可否撤收供品?」如果不行,則應該稍待一下,再擲杯。實在等到無可奈何,則向地基主表示「下次祭拜會增加供品或紙錢,請地基主恩賜允杯」,擲出聖杯之後即可撤收供品。也有不擲杯者,這可能出於當地習慣,或者不太重視地基主

有人會把供品分成兩份,請神時稱「地基主公、地基主婆」,這是保護女性的想法,認為男性鬼神較為強悍,女性的地基主可能無法獲得供品的緣故,若訛傳為「地基主是一對夫婦,像土地公與土地婆一樣」,則不合理。如果是夫婦,大可以一起用餐,就無須拆分供品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也有人會在祭拜地基主之時,一併祭拜附近好兄弟(臺灣人對孤苦無依亡靈的敬稱),則召請神明時,稱「奉請地基主、好兄弟降臨,享用供品...」,並要在香爐上插六炷香

(圖片來源:除夕拜地基主怎麼拜?拜拜時間、供品、流程,命理專家湯鎮瑋帶你一篇看懂! (edh.tw))

為什麼要拜地基主

台灣的民間信仰裡認為若不祭拜,地基主就會作祟,家內就會不平安。會影響家族運勢的發展,因此台灣的家家戶戶都會在特定時間有祭拜地基主的習慣。地基主的工作就類似跟上天聯絡官,負責傳遞家裡的功德,也擔任守護神的角色,負責保護家族成員的健康平安

#地基主 #拜地基主 #拜拜 #除夕拜拜 #冬至拜拜 #除夕 #冬至 #清明節 #清明節拜拜 #端午節 #端午節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