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是有意識的,當你越認真創作,它就越是願意找你合作

1 / 1

創造力其實人人都有,差別就在於你有沒有把它喚醒,而每個人創造力可能會出現在不同的領域。

 

有的人在書寫上有滿滿的創造力,有的人是在繪畫上、有的是在手作上,有的是在科學領域、還有一些人的創造力可能是在商業上,只是有些人沒有想過自己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因此也就失去了找出並運用它的機會。

 

說到創造力肯定就會提到靈感,有些人因為瞭解如何捕捉靈感,知道如何把握來來去去的靈感,所以總是在創作上得心應手。

 

不過,有太多太多人苦等靈感上門,或是費盡千辛萬苦的尋尋覓覓就是為了求得靈感,靈感這個東西太過奧妙難懂,但事實上靈感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以《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一書晉身千萬暢銷作家之後,許多人為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Elizabeth Gilbert)感到擔憂,畢竟在一舉成名以後,要再寫出暢銷作品是件極為困難的事,不少人也好奇她的下一步會怎麼走。

 

可是從來不為自己設限的吉兒伯特展現了她獨有的創造力,她並沒有在登上頂峰以後止步,反倒是再次朝另一座山頭出發。

 

這一次,她大方談論了自己與靈感打交道的經驗,她看待靈感的方式很特別,有些是我從未想過的,有些正好與我的經驗相似,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 靈感是個「有機體」

在吉兒伯特看來,靈感是個「有機體」,這可能跟我們一直以來認為的靈感不一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她覺得靈感是有意識的,它會自己決定要去哪裡,而且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我們無法用任何手段,如同獵捕動物似的捉取它,也無法以任何方式求得。

 

那麼我們要怎麼作靈感才會上門呢?

 

有一個大好方法就是展現你對創作的誠摯與認真,靈感其實會主動找人合作,會在遠處觀察你是否認真的在創作。

 

如果你根本無心創作,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一搭沒一搭的,它感受不到你想創作的熱忱,那麼它就會放棄找你合作,去找其他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也許聽起來很玄,然而換句話說,就是當找不到靈感或沒有靈感的時候,也要努力的創作,唯有如此靈感才會願意上門。

 

我以前看過一名歌手的專訪,他表示自己曾經陷入一段怎麼寫也寫不出滿意的歌詞的瓶頸,後來有人告訴他,想不出來的時候要一直嘗試才能突破瓶頸。

 

他依循這個建議做,雖然一開始很痛苦,但是當他將想到的歌詞不論多爛全都寫下來以後,漸漸的他找回了創作的手感,也越過了這個困境。

 

以前我幾乎都依靠靈感寫作,有靈感的時候才進行創作,可是沒有靈感的時候占了絕大多數,因此進度也就一直停滯不前,後來,我也按照他的方法操作,起初的確很困難,要在沒有靈感的時候寫出東西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但是當自己把那些很爛的想法都寫出來,每天都寫點什麼,慢慢的似乎不太需要靈感也能創作了,或是說,靈感接收到了我對創作的熱忱,所以主動來跟我合作。

 

★ 靈感是向舊經驗借東西

 

事實上,靈感就是我們大腦中已有的東西碰撞出的火花,我們要先有足夠的材料才有激盪出絕佳點子的可能,我們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創作,都是從舊有的經驗裡取材,挖出一些合適的經驗做為靈感創作。

 

但只有舊經驗遠遠不夠,吉兒伯特還提及了讓靈感願意走上我們的另外一個辦法是自由的探索。

 

我們必須放開一切束縛,尤其是思想上的束縛,並且用心觀察體會與吸收生活中的事物,當你用心察覺一些看似瑣碎的事物,你會從中發現自己從未體察的思維,這就是靈感的源頭。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自從我運用了那位歌手突破靈感枯竭的方法以後,因為在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必須寫下任何想到的字句,這也一併激發了更細膩的感受,使我能更細微的描寫心境以及許多微妙的感受。

 

「只有透過人的作為,靈感才能從虛無飄渺中獲得引領,才能進入到真實存在的領域。」

 

儘管靈感有它自己的意識,但它無法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必須由我們來使它們具象化,靈感總是不上門的時候,試著更用心的創作吧,讓靈感體會到你的認真,它肯定會主動找你一同創作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也歡迎留言跟我說你想聽的主題😉📩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以下順手支持一下提筆心手的日常提煉~讓你天天有所成長!!

 

💙歡迎追蹤我看更多💙

🎀 POPDAILY帳號追蹤給個鼓勵 👉 追起來!

🎀 FB粉專點讚鼓勵一下 👉 讚起來!

🎀 Cheers酷青酷業專欄 👉 讀起來!

你的每一個支持點讚都是我持續創作分享的動力!!

 

我是提筆心手,每天寫點甚麼,讓你看點甚麼,從生活中提煉值得用心體會的觀點,幫助你生成新的思路。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更多自我成長/夢想追尋>>提筆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