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穿搭只要一點巧思就能喜氣洋洋👹
剛看完錫蘭做的超長影片(2 hrs)
《 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 》
內容真的太頂
文獻、訪談、錄音、文宣都有
結論:不需要去上三階段身心靈課
約翰·杭特(John Hunter)博士專門研究
大型團體意識訓練(Large Group Awareness Training,LGAT)
和腦神經系統之間可能的交互作用
包括在壓力及獎勵機制下所激發的多巴胺增幅
如何形塑參與者的情緒、信念與行為
杭特博士總結出八個方法
讓你及早覺察到心靈課程的風險
🔎警惕「唯一真理」式的宣稱
若某個課程強調
「唯一能改變你人生」的關鍵
或者只有加入他們才是「覺醒之道」
就必須提高警覺
這種「絕對宣稱」常用來壟斷思維
進一步排斥外部的反對聲音
🔎事先詢問、做功課
若有人邀請你參加
「神奇的自我成長課程」
千萬別急著報名
先詢問過來人
是否能具體描述課程內容
而非只是:
同時搜尋開課機構
是否曾有法律糾紛或負面評價


🔎留意資訊不對稱與壓力手段
課程若要求
「禁止提問」
「禁止做筆記」
「禁止中途離場」
甚至不讓你對外聯繫
並且在培訓場景中
製造群體呼喊或壓力環境
這些都是在切斷
你的理性思考與外部支援
務必格外謹慎
🔎評估身體與心理的極限
如果課程時間超長
又不斷重複高壓橋段
使你覺得身心難以承受
就要適時退出
正常的教學或學習情境
不應以拖垮身體為前提
也不會利用羞辱或恐嚇來推動學習
🔎注意「分階式」報名和推銷
LGAT 常以一種話術
「你已經投資這麼多了,不再繼續就浪費了」
進一步向你推銷進階課程
認清「沉沒成本謬誤」
想想是否真的需要更多花費
才算「完成個人蛻變」
或你只是擔心
之前的投入付諸流水


🔎善用外部參考與專業意見
除了課程本身宣稱的「見證」
還要比對其他獨立消息來源
包括
曾經脫離該課程
或有專業研究經驗的人
他們的觀點
可能有助於更完整地
評估該培訓體系是否安全
🔎理性評估「興奮感」的真實性
如果參加過類似課程後
出現短暫的亢奮、盲目樂觀
急於做出重大決定,如突然辭職
結束關係或投入大額投資
要冷靜思考:
這些決定是否在「衝動期」做出的?
能否給自己一些時間
先從中抽離
讓情緒穩定後再評估
🔎尊重自我懷疑
當周遭的人都在極度亢奮
而你心中卻隱隱覺得「不對勁」
或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你的懷疑是對的
那種懷疑感往往是
重要的危險訊號
LGAT 一般會標榜
「停止懷疑」、「跟著感覺走」
但事實上
適度的懷疑思維
正是自我保護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