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聊】吉勒摩·戴托羅的皮諾丘

1 / 1
「為什麼在十字架上的那個人,他跟我同樣是木頭做的,但為什麼人人都喜歡他,卻不喜歡我?」皮諾丘這樣問著,刻著耶穌像的木匠父親。

小木偶皮諾丘這個童話故事,老實說,一直以來是我最不喜歡的童話故事,不論是後來再改編過的幾個版本,都仍是老話換新包裝的blabla,直到吉勒摩的版本出現,我本來也是抱著同樣質疑的態度,甚至可能會毀掉身為吉勒摩迷的心理預設去觀看,經歷一場偏見洗禮後,我才重新喜歡上這個故事。

吉勒摩的版本中,除了有更多明確的發人省思的主軸思想,更重要的是不強迫改變小木偶的特質,而是讓皮諾丘的單純直率,去影響並改變周圍的人,而非因為小木偶為了變成人,而為了討好仙女老爸,強迫成為一個非他本質,一個比木偶還沒靈魂的人類,光這就打死一票前作版本們。

個人尤其討厭迪士尼版本的小木偶,各方面太刻意強調他的單純,不只是顯得他無辜的很做作,甚至蠢的很矯情,明明很愛說謊,但又一副不太精明的人設衝突,長的再可愛,也很難對他感到同情與喜歡,感覺長大會變成一種叫渣男的衍生物XD。而吉勒摩的皮諾丘多了人性,他其實只差外表幾乎就是一個小男孩,那些不刻意美化的缺點,例如:過動、好奇、神煩的發問、虛榮且說謊成性,很聰明有想法,但卻又反被聰明誤的樣子,就像是我們認識的某個孩子,甚至就是曾經的我們,在這一點就讓我很喜歡,純粹無造作,不自禁地會讓人思考著,所謂的人性,若靈魂的本質無異,人類與木偶僅僅是外貌的差別,那麼誰又算是異類呢?

這一直是吉勒摩最擅長論述的議題,甚至他從木偶的特質做了一個設定,讓皮諾丘擁有不死之身,從人與偶之間的差別,來延伸思考關於生與死的主題,衍伸到讓不死的皮諾丘被有心人的利用,讓故事反派的惡意變得其來有自,而不是小木偶原著中變成驢子那麼的莫名其妙,當然礙於原著童話很多是跟當時的民風有關,或許變成驢子只是一個成人級的影射,這就不多加討論,但我認為改編還是應該要讓觀眾好進入情境,合理交代事件發展的前因後果,甚至更接地氣的編輯,才能讓人信服並因此產生良性互動,這樣才能達到寓意的教育效果。

而我最喜歡吉勒摩最後的改編,拿掉讓皮諾丘真的變成小男孩外表的設定,而是讓他作為木偶的樣貌,從原本永生模式,到為了救父親打破重生規則,付出永生換取變成普通人類,一生一命的代價,來做為木偶與人的轉換界線,讓皮諾丘在靈魂超越外表,以作為一個人的意義上,更具有深度與溫度。

另外吉勒摩因為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到自己為人父的心路歷程,在討論親子關係上也有更多的著墨,從木匠失去兒子,到賭氣做了一個木偶,卻偶然變成一個麻煩精的孩子,從排斥與比較,到最後的父愛展現,都將心境的起承轉和細膩描述,讓人更能理解與感同身受身為人父的情與難,而非以一種「我都是為你好」理所當然的方式,卻缺乏情感鋪陳的故事情節來強加於人,不僅讓人無法感受情感疊加,更多的是反感與空洞感,所以我認為吉勒摩不僅僅是改編皮諾丘這個故事,而是說了一個吉勒摩版的新寓言故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另外個人認為吉勒摩在是與非的處理上,也是讓孩子們直覺好懂的,例如說謊這件事上,因為人性本會說謊,他並沒有避諱或刻意限制不能說謊,而是強調說謊的時機與動機,讓孩子理解說謊並非絕對的壞事,重點在學會分辨說謊的動機是良善的,還是為了逃避責任;還有女神的立場與功能性,並非站在一個說教者角度去教育,而是提出利弊分析與問題,將選擇權留給皮諾丘判斷,然後學習承擔自己選擇的代價,等同讓鏡頭前的孩子,也思考自己會怎麼做,我認為這點很好,這也是許多現代父母需要學習的,不能因為我們經歷過,希望幫孩子減少傷害,於是不知不覺控制與限制,剝奪了他們的選擇權。

沒有什麼比親身經歷痛更能幫助成長出強韌的,就像馬克斯的老母Maye Musk曾說過的:「不需要保護孩子避開責任這個現實」,我們應該成為孩子學習經歷上的看顧者,而非一個緊張兮兮地過保護怪獸,如果要讓小孩了解小木偶的故事,我認為吉勒摩的皮諾丘就是最佳版本,沒有之二,也很適合大人跟著一起看並共同思考,是個非常棒又兼具美學的偶動畫電影。

喜歡我們文章的朋友,還請幫幫按讚加分享!感謝 小可愛的你們~

+ 打字機 / 智美良奈 繪圖器 / AliceCoco IG& FB

+ 2023 1月 第13號作品《說謊成癮是一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