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為一次指控,就毀了男孩的一生。」那麼女孩的呢?《花漾女子》校園性侵後的非典型復仇大戲

1 / 1

曾演出《丹麥女孩》和《追殺夏娃》的女星Emerald Fennell,演而優則導,首部擔任編導的長片《花漾女子》可以說是一鳴驚人,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剪輯、女主角和原創劇本共5項大獎。由凱莉.墨里根飾演30歲的女主角Cassie,她曾是前途一片光明的醫學院高材生,因故輟學後過著白天在咖啡廳打工,晚上到酒吧裝醉、教訓「撿屍」男的雙重生活,陰錯陽差之下重遇了當年事件的加害者們,上演一場不顧一切的復仇大戲。

《花漾女子》是一部非典型的復仇佳作,談不上心狠手辣、大快人心,反而隨著主角投入越多越感到力不從心,超飽和的色彩、飛蛾撲火般的報仇都近乎夢幻,反襯著故事主題的現實有多殘忍、發人深省。所以別期待主角像連恩尼遜那樣一路開掛、大仇得報後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這次沒有鮮血淋漓、節奏也不夠緊張刺激,但各方面執行尚佳、劇本非常出色,幽默之餘對人對事都一針見血,比如學校院長說:「我不能因為一次指控,就毀了這個男孩的一生。」讓觀眾在心中反問:「那麼女孩的一生呢?」呼應著英文片名Promising Young Woman-前程似錦的女孩,反諷意味濃厚的妙語如珠令人印象深刻。

有人說本片又是一部以獲獎為目的,刷女性權益的政治正確紅利、拿校園性暴力議題炒冷飯的作品,但事實是這樣的,英國校園強姦文化月初才剛轟動歐洲媒體,足以顯示問題仍舊存在,與電影劇情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者性暴力事件的主受詞是「加害者」與「受害者」,兩個群體中都有男有女,將之簡化成「兩性對立」是居心叵測的謬誤,萬幸的是本片並沒有掉進這常見的思考陷阱。

結局解析:放下並不等於原諒⚠有劇透⚠

老實說在看到凱西每週晚上只是嚇嚇撿屍男,除了精神陰影以外沒造成任何實質傷害時,我不可避免地感到失望甚至無趣,但隨著劇情推進,漸漸品出這個劇本的可貴之處-它真實到讓人心酸。再大的恨意、再瘋狂的復仇,放在現實生活中也不過如此,她不是擁有一套技術的退役特工、更不是有神力的驚奇隊長,一個平凡女子犧牲正常人生也就是嚇嚇幾個現行犯,抓不住、傷不了,更別提照著一週一個的速度,一輩子也教訓不完小市鎮裡心懷歹念的人,摯友Nina的悲劇只會一再重演。而電影的最終高潮把這股蚍蜉撼樹的酸澀推至頂點,孤注一擲換來的是玉石俱焚而不是笑到最後,一個凡人最轟轟烈烈的付出只留下一地灰燼,而我們都是凡人。

個人特別喜歡《花漾女子》的結尾,女主角Cassie付出超乎觀眾想像的代價,實現完全不符合效益的報仇計畫,讓人不勝唏噓甚至有點好笑,她大可直接用影片報警、在那些人的職場圈子裡公開,卻選擇羊入虎口的唯一合理解釋就是-她本就沒打算繼續活了,或許有人會像她好友Nina的母親一樣:「放過自己也放過周遭的人吧。」但Cassie何嘗不想呢?摯友自殺的負罪感是長期的陰影,但壓垮生存意志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她決心放下過去、重新相信感情時,才發現「好男孩」Ryan也是當年的加害者之一,還以「當時年紀小不懂事。」為理由,理直氣壯地認為Cassie必須原諒他。

是阿她不原諒又能怎樣呢?性暴力案件常見的結局,一是受害者付出過大的代價,人們才惋惜著明白傷害真實存在,二是受害者走過各種歷程後繼續生活,人們卻說:「看來當初傷害也沒多大。」再勸說不放下就是繼續拿此事折磨自己,反正道歉了、都過去了,就原諒吧。但不是每個道歉都值得聖母般的原諒,放下更是英雄般充滿勇氣的行為,Cassie沒辦法違背人性去演天使下凡,才有了這個看似傻氣,實則合情合理又充滿真心的結局,至於罪魁禍首們到底有沒有因此身敗名裂,或者風頭過後仍舊成家立業、歲月靜好,就開放給觀眾們在心裡揣度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