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花(小說局部)2

1 / 1

這時候的他已經透過恩師一條先生的幫助,把過去師範時期的在學成績寄給了位在上野的東京音樂學院,那是一條先生和張福興先生的母校,以前就常聽一條先生描述正規的音樂學院有多充足的教學資源云云,讓他憧憬了好些年,正好他所嚮往的作曲科今年不需要提前的術科入學試驗,他可以把目前日新公學校的學期結束,領到完整的年俸再啟程。

雨賢已經計畫、嚮往這件事好久好久了,15歲那年,跟著父親一起到師範學校上班上學的他,開學沒多久就遇見了影響他一生的音樂啟蒙老師,一條慎三郎。從小就被放進全班只有兩個客家人的福佬話生活圈裡,安靜著、孤單著長大的雨賢,在一條先生不藏私的音樂啟迪下,開始了用琴聲代替語言的溝通方式,師範學校幾乎每間教室都有一台琴,常常他一曲奏畢都能換來同學的驚呼讚嘆,那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那時後的師範學校裡,最好的音樂老師就屬一條先生和常表演小提琴的張福興先生了,他們兩個還都是東京音樂學校的校友。一條先生不但是挖掘了雨賢音樂才能的伯樂,還是寫了師範學校校歌、基隆市歌、台北市民歌和其他大大小小好幾間學校校歌的作曲家。張福興先生也不遑多讓,聽說張老師跟自己一樣,是小時候就無師自通自己學會胡琴的,在師範念書時還因為太有天份而受到校長推薦,用公費去東京留學,是全台灣第一個去日本學音樂的人。

四年前,一條先生在雨賢畢業前夕,還特別帶他出席了張福興先生辦的『玲瓏會』演奏會,那場公演讓他沒齒難忘,每一顆音符、每一組和弦都緊緊網羅了他的心臟,在他的靈魂裡閃閃發光,張福興老師在台上的優雅雄姿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那一晚,他在心裡發誓自己也要變成像兩位老師一樣的專業音樂家。

雨賢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可以向張老師一樣還沒畢業就用公費留學,去東京深造的念頭卻從來沒有在他的生涯清單裡消失過。那時後的師範學校畢業生們一畢業就會有被派任去各地方擔任教職的義務役,通常是四到五年,像畫家的陳澄波、廖繼春等人就都是師範畢業,受發派任教,完成教職役後才赴日留學,雨賢的音樂求學路線也是如此。

因此,20歲師範學校一畢業他就被發派到大稻埕的日新公學校(今日新國小)教書,隔年就奉父母之命與媒妁之言娶了同樣也是讀書人的鍾有妹,再過一年,大兒子仁甫就呱呱墜地了,孩子的出世也沒有澆熄他的音樂夢,娃娃的哭聲怎麼也不能掩蓋心裡彭湃的樂聲。

(待續)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