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游牧人生》:I'm just houseless.

1 / 1

哈囉,大家好,我是嗜電影成性的厭世者小林。

第78屆金球獎已於二月底落幕,而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將於美國時間4月25日舉行。而這兩大電影盛會討論度最高的電影大概就是已經在上週五(3/19)上映的《游牧人生 Nomadland》了!

本片改編自Jessica Bruder的作品〈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講述女主角Fern在工廠關閉失業及喪夫後,踏上了在露營車裡生活並四處漂泊的故事。

導演趙婷憑著此片,獲得第78屆金球獎最佳導演。與此同時,她成為了第二個獲得該項殊榮的女性導演,也是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亞裔女性

然而,導演趙婷最近引起了不少爭議。本片原預計要於四月在中國上映,然而趙婷過去所發表的言論被網友翻出,中國網友因此控訴她「辱華」,導致《游牧人生》無法在中國上映。

至於影后級的Frances McDormand一直是我心中數一數二的好演員,十分擅長挑片,基本上她參演的電影就是品質保證。而Frances McDormand也是在看了趙婷的《重生騎士》後,就向其表示希望兩人能合作,因此激盪出今天這部情感真摯的佳作。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小林我早在上映前,就對這部電影產生極大興趣,便在上映當日攜著稍微不情願的男友走進戲院。看完之後果然沒讓我失望!(雖然男友表示:我看不習慣這種片)

在正式介紹電影前,讓我來為各位統整目前為止《游牧人生》到底入圍跟獲得多少各大影展的獎項吧!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多倫多國際影展--人民選擇獎 獲獎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獲獎

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戲劇類影片 獲獎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最佳劇本 入圍

(尚未舉行)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影片剪輯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影片剪輯、最佳攝影......等

-----------------以下有雷-----------------

(圖片來源:Wikipedia)

片頭就以黑底白字的形式告訴觀眾,2011年美國內華達州帝國鎮的石膏工廠關閉,而那裡正是過去Fern(Frances McDormand 飾)與丈夫工作並生活的地方。不久後,Fern的丈夫逝世,而她也就此離開帝國鎮,買了一台露營車,踏上漂泊的旅程。

她開始四處遊歷,在車上度過每一天,包括所有的日常與一年一度的佳節。她經常更換工作,先是亞馬遜的裝貨人員、營地管理員,後來在餐廳工作,或是採收甜菜。

本片其中一個特別之處是--除了Frances McDormand和飾演David的David Strathairn外,片中出現的多數演員都是真實存在的游牧人,包含youtuber兼心靈導師Bob、Fern的好友Linda以及踏上最後旅程的Swankie。

片中也利用許多採訪素人的片段,告訴觀眾這些游牧人背後的故事。沒有煽情的橋段或過於浮誇的情緒表演,就只是聽他們娓娓道來。不必靠狗血劇情,素人簡單而自然的言語和表情,反而讓觀眾更能沉浸在導演精心鋪陳的情緒裡。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電影剛開始沒多久時,Fern在賣場遇見了一位舊識和她的女兒,對方關心了她一會後便離去。她的女兒過去曾是Fern的家教學生,兩人也稍微聊了一下。

"My mom said that you're homeless. Is that true?"

"No, I'm not homeless. I'm just ... houseless. "

你說這些游牧人在逃避現實嗎?或許吧,你可以這麼說,但是要離開家裡、踏上游牧之旅絕非易事,更何況除了自身面臨的難關外,他們還得承受著外人甚至是親人的不諒解。

他們或許是遭逢巨變、失去摯愛,又或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才因此選擇生活在小小的露營車中,過著四海為家的日子。但我不認為他們這樣就是在逃避,或許這才是他們面對現實的方法,在遼闊的自然裡透過漂泊無依的生活尋求自定義的人生目標。

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看著電影裡游牧人的來來去去,而這對他們來說已是早就習慣的瑣事。Fern身邊的人們亦然,像是親切體貼的Linda、一度難以親近的Swankie,還有讓Fern的游牧生活不至於太過孤獨的David。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Fern與David在Bob的營地邂逅,卻是在惡地國家公園營地上班後才熟絡起來。他們開始朝夕相處,一起吃飯、談天,甚至一同共舞,兩人之間似乎增添了些曖昧的情愫。後來,他們還一起到賣場的餐廳上班,相處起來像極了高中純愛情侶。中間有幾度David做球給Fern,但她都不怎麼領情。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一日,David的兒子前來探望他,告訴他妻子懷孕了,希望他能回去看看自己的孫子。在Fern的鼓勵下,David決定放下游牧生活,回歸家庭。

不久後,Fern決定去探望David。儘管親友都很親切,Fern依舊感到不自在。她不習慣頭上多了屋頂,也不習慣躺在柔軟的床上。庭院裡擺著David爆胎的車子,那個他曾經的家。

David向Fern表明自己的心意,並問她要不要留下來,但最後Fern選擇不告而別,便驅車前往懸崖邊,觀看洶湧的海浪,而這也是她的心境轉折。

過程中,有許多人都告訴Fern:「如果需要的話,妳可以過來住。」但她總說不用,如果需要會再告訴對方,然後繼續以露營車和大地為家。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對Fern來說,柔軟的雙人床也不如露營車舒適。然而,與自然為伍、以泉水沐浴的生活終有一天會結束。也許是和Swankie一樣,以死亡作為旅程的結束,又或者是出走時所拋出的疑問在旅途中獲得了解答。

比起與David的情感交流,我更喜歡Swankie與Fern的情誼。Swankie告訴Fern,自己將踏上最後的旅程,到阿拉斯加欣賞燕巢後,將會在那裡終結自己受病痛糾纏的人生。她說,她希望能在死去後,有人能圍著營火悼念她的離去。

某天夜裡,Fern收到了Swankie傳來的影片,她終於抵達了阿拉斯加。成千上萬的燕子傾巢而出,湖水湛藍清澈,但收到這個影片的同時,也代表著Swankie即將與這個世界永別。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Fern在重回Bob營地時,實現了Swankie的願望。眾人圍著營火,將Swankie最愛的石頭往營火裡丟,這是我在本片中最愛的一幕。

後來與Bob的對話裡,Bob告訴Fern,在游牧的路途上,離去的人總會再回來的。

"I'll always just say, "I'll see you down the road." "

而她死去的丈夫亦然。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我很喜歡導演在電影裡堆疊情緒的方式,外表看似平靜,實則讓人的心境隨著角色的對話及表情泛起一波波漣漪,我甚至數度在觀影時紅了眼眶。

攝影方面,美國的公路與自然景觀在電影中展現得一覽無遺,有一望無際的荒漠、遼闊茂密的森林和東岸的懸崖美景,有好幾幕都被畫面裡的壯麗風景震懾得快要窒息。

觀影後的省思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對人抱持著成見。面對這些游牧人,有些人覺得他們遊手好閒、思想不成熟,但他們的背後通常都承載著人們各自的辛酸和苦衷。若是碰到同樣的問題,人們真的會像自己所預設的一樣和所謂的現實直球對決嗎?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電影的結尾也呼應了開頭,都是露營車行駛在公路上的畫面,只是方向似乎有了轉變。(這部分我有點忘了,抱歉)有人說這象徵著輪迴,我其實蠻同意的。

所有事情都是循環的,就像Bob說的一樣,那些離開的人總會在旅途上再次相會。

  • 情感指數:4.6/ 5分
  • 平靜指數:4.5/ 5分
  • 產生後勁指數:4.2/ 5分
  • 小林到底有多喜歡:4.9/ 5分

喜歡的話,不妨幫我按個讚,也可以追蹤一下我的Instagram,裡面有分享更多電影心得或是一些無病呻吟文(?)喔!

Instagram: @miss_misanthro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