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妮撿影格|魔幻寫實中場秀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1 / 1

輕易可丟掉性命的戰場不真實,還是推崇虛名的秀場荒謬似幻?

 

有一幕比利林恩(喬歐文 飾)和B班戰友在受邀表揚的場子上,現場放煙火,他們如逢戰爭砲火般驚嚇,打仗軍人放回人間還帶著戰場的警覺,那一下的橋段設計,是很觸動、讓人心疼的。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高敏感族群

比利撇除可能PTSD病識感,心思細膩的特質對一個大男孩來說該是多麼美好,強烈特質雙面刃,從軍是爲胞姊不平釀禍的和解條件、軍人身份離開戰場遭遇外界特別待遇必須更用力去尋找自我信仰。

《比》拍攝放映技術(1秒120格 沉浸式數位 未來3D) 試圖接近肉眼即視逼真度,以服務同與比利身歷其境的高敏感感受,不只在戰場,更在「羞辱軍人」的秀場,觀眾視角即比利視角。

( 電影創新媒材總會被當作行銷噱頭,就容易被觀眾嚴格檢驗技術的必要性和突破性,例如劇情片無須過度著重特效,但就創作者角度,題材呈現的實驗性可能,是有意思的探索,無論何種類型片,將回歸「有沒有說好故事」,例如手機拍攝的怪胎愛情議題敘事有趣、《比》關注題材角度勇敢溫暖。)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如果劇本並未對比利和他者感受差異化有強烈強調意味,那「反諷某些推崇戰爭英雄現象」觀點,確實犀利又誠實到不行,這也是我喜歡這片的原因,是榴槤片來著,觀眾喜惡極端化要不就是像比利家一樣,碰到敏感話題如不能提佛地魔般。

 

✓  非類型談刻板對象、打臉英雄崇拜

不要先入為主帶看類型片心情去看李安的電影,或者以此判斷不看,因為他的電影主角都非典型代表人物,幾乎都是在跟自己內心打仗的矛盾個體,《比》片名免不了還是會往戰爭片聯想,劇情內容闡述軍人也是年輕小夥子,從軍的選擇無關勇敢,在無餘地選擇中捍衛心中的一點什麼。

 

當他人讚美我們不是自己發自內心想做的,或應該要做的事時,是高興不起來的。

 

表揚兼錦上添花足球賽的中場秀,像是唐僧西天取經的磨難,面臨許多來不及反應的挑釁或格格不入的狀況,該如何全身而退,比利不再有入伍前的衝動,反而做出明智的反應,和更看清楚身為軍人的價值。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生活中有許多很難推拖的中場秀,較真可能惹出必須一輩子付出代價的蠢事,忍耐可能事後又耿耿於懷當時的懦弱,要高情商渡過的確是強人所難的期待。陽光普照的阿和和《比》的比利都是成長轉變的例子。

 

✓ 沒有滿足觀眾的戲劇高潮

戰地日常片段,沒有戰爭片「該有」的腥風血雨,《比》軍人和百姓的如常擇比較不磨心的而已。

對我來說,從比利視角,排在前頭扭腰擺臀的啦啦隊舞者,是讓自己不知身在何處的無所適從,如果我是足球賽觀眾看表揚英雄軍人兼加持運動,是沒有太多疑問的,但角色切換後,那股無須言喻的強烈衝擊油然而生。這不是身份地位階級之分,而是無人願意被當成人形立牌被當工具膜拜,任何一個伴舞者都可肆意取笑不能動的比利,幕前幕後的不一真相(拿香心無佛) ,諸如此類各種細節推砌日常感的戲,是比拍戰爭戲要期待衝擊出來的效果難度更高。

 

塑造偶像演員,大量特寫喬歐文鏡頭,很難不注意角色(演技) 魅力,《比》是不討好的故事題材、討喜的人物,以可愛的人來講個體內心糾結於外在世界的故事,這是這片非常無可取代、代表邊緣價值存在性的範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2016

李安它作 1994 飲食男女 2007 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