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偏方:下雨天的時間

1 / 4
下雨了,要出門嗎?

無論何種創作,雨天往往是與低氣壓情緒共存的日子,黑壓壓、陰沈、無光而失色,也是現實的寫照。疫情趨緩卻碰上不方便出門的日子使人更陽光不起來。

  

即使是下雨,也會有適合出門的時候,也真的會有那麼幾個景點很適合雨中。不過除非你想踩水坑,不然不是所有適合雨天玩耍的地方都在你家樓下。出發途中還得顧慮淋濕或是馬路淹水等問題。

 

下雨時該做什麼?試試外行人的解方:

在家

「雨天感覺很安靜」大家有這個感覺嗎?

 

如果是像半夜無車無人夜深無聲的情況,反而很容易突顯更細小卻更各式各樣的聲音,反而是有點吵雜的。相對的,或許雨聲會吵,但幾乎一致且蓋住其他瑣碎的聲音兩點,久之反而是寧靜的。這不是光戴耳機能有的效果,這是在一天的開始便開始建立的情境。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下雨是個好機會,像這樣容易使人低沈的日子,也是適合學習與情緒共處的日子。重看會讓你難過的電影,或是讓你會心一笑的電影。認真看一本詩集,一本小說,想要的話看卡通也可以。
 

想靠後設去理解情緒怎麼處理,可以看《腦筋急轉彎》。它其實是一部認真告訴你怎麼看待悲傷的片。
 

想感受悲傷接連襲來無法停下,可以看《海邊的曼徹斯特》。有時候紓壓不是豁然開朗,而是你再也撐不住垮掉。
 

想要一個對雨天有正面印象的期許,可以看《刺激1995》。除了像是在哭,淋雨也有受洗,也有新生的意思。
 

跟雨天無關,但想感受巨大的情緒在寧靜中醞釀的話,可以看《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整部片就是一群人單純在房間對話,沒有什麼配樂,也更顯安靜。
 

當然上面只是配合雨天般的感覺。其實就像不同年紀看有不同感觸,你也可以試著看些氣氛好像不太搭嘎的電影:《阿拉斯加之死》、《夏日之王》、《失控》、《小太陽的冒險》⋯等。真要說的話,反而是不建議去看那種講述比慘還慘比悲傷更悲傷的電影,畢竟能與之相對的,便是在細微之處也能挖掘情緒的電影。
 

巨大的悲傷總有人講述,細小的憂愁卻難尋出口。雨天適合哪種電影就不言而喻囉。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好像沒什麼書跟詩集,抱歉我就電視兒童⋯)

在外

認真說,要是真的想出門,「離開房間」這個動作。那麼電視兒童這裡也有一個偏方:二輪戲院。
 

其一:即使疫情趨緩,各個暑期的強檔鉅片也跟著延後。現在的大戲院也開始重播老電影。近期在二輪戲院反而會有更近期的片。
 

其二:便宜。無論是單票低價或是連看兩場,二輪戲院就是便宜得多。也許會有人計較設備等問題,但想想你不出門頂多就是看到電腦螢幕的大小。何況再怎麼樣都是個戲院,沉浸式的體驗也是優於家中的。
 

其三:輕鬆。或許對有些人是扣分,但二輪戲院另一個優勢就是往往不會管你吃什麼東西。氛圍上也比起百貨公司的影廳,穿著拖鞋去二輪戲院也感覺比較少壓力。連看兩部片要是累了或是感到無聊也可以比較好睡,畢竟票不貴嘛。
 

(其四就是二輪戲院往往很適合打卡啊。)

以上就是電視兒童的雨天偏方啦。不過要是真的不熱衷於靜態活動的話,其實我的另一個玩法是穿著輕便的衣服去淋雨去踩水坑玩得濕答答,回家洗澡睡覺,意外的紓壓哦(認真)。
 

#圈外人編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