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救援》

1 / 2

放下追逐已久仍未果的實現自我,回歸存在已久且擁有的平凡自處
#星際救援 #AdAstra


【無法滿足的自我實現】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先至後分成了五類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自尊
最後是最終極的需求:自我實現
這樣的理論確實給予活著的人們一套追求目標的準則
但也因有所層級的關係,顯示出人類永遠不會滿足
直接以最終需求「自我實現」說明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超越性的
追求真善美,最終導向完美人格的塑造
這不僅是一種冷靜且難以得到滿足的境界
甚至在追求中很容易轉化成偏優越感的「自我中心」
為了減少額外付出而不寄託愛情
為了降低失敗風險而不倚賴團隊
全靠自己的後天能力和平穩心律解決任何難關
也許這樣的人很會享受孤獨
只是如果目標的達成機會是在完全不可估測的情況下
於自我實現的過程中真能持續保持理智不慌張嗎
又或者假設最後的結果全是虛無
那麼拋棄原本所擁有的、早已滿足的需求值得嗎
在朝向馬斯洛的終極需求邁進時
或許該為自己設個停損點,保留一條退路
除自我實現之外,還是有許多讓人滿足而喜悅之事
是僅以「自我」的身份完全無法體驗到的

【探索新世界的理由】
電影中可以看到,在近代未來的月球
已有了DHL和SUBWAY等便民的文明發展
甚至在火星也有了提供類似公務員工作的場合
此景象更加讓我認同導演對於太空旅行提出的觀點
可能除了之於未知且神祕的探索外
還隱藏著逃避心態,逃避地球上的環境危機
逃避地球上煩擾於內心的大小事
想直接開拓新的環境,作為另一種重新開始
對照至我們的人生,像極了離鄉打拼的其中一個原因
可從歷史、從電影、從自身便可知道
人性與性格沒有改變,就算到了新環境結果一樣不變
近代未來的月球終究成了現代的地球
離鄉的我們終究會遇到和過去相似的未解煩惱
與其逃避,對新環境正確的思維應該是再次救贖
於還處於空虛的新環境用平靜的心認真地與自己對話
審視過去的生活有什麼不合情理之處
並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改正,提升自己

【錯誤不代表失敗】
一般人對「失敗為成功之母」常常不能誠服地接受
畢竟大家總是把成功看作美好,把失敗看作挫折
而在科學的研究過程裡,失敗的嘗試反倒十分重要
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結果,卻並不是完全浪費時間
所獲得的始終是個新的結果、新的事實
以旁人角度看待歷史或以自身立場證明理論
不該只是「以成敗論英雄」
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對研究有所貢獻與進步
不只提供了資訊,避免後續的研究再次重蹈覆轍
在科學推理的探險上,與成功者同樣都豐富了眼界
縱使失敗也有值得學習和稱道的地方

https://instagram.com/p/B28eBdqDRLC/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