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藍調時光》觀後感——東昔與宣亞

1 / 1

        東昔和宣亞的故事線,應該是所有故事中我最喜歡的。

        東昔是我這部劇中最欣賞的角色,在他與他的母親故事開始之前就是如此。宣亞則是我第一次看申敏兒飾演的角色,也相當喜歡她故事中既脆弱又堅強的母親形象。後來偶然看到她在《我的維納斯》裡的演出,卻覺得她詮釋宣亞這種較複雜細膩的角色更為適合。

        宣亞是一位罹患憂鬱症的母親。雖然我不能很肯定憂鬱症是否真會像劇中演的那樣,視線一片漆黑、無時間感(網路上有查到手心冒汗真的會),但是這種手法讓人站在宣亞的角度去觀看世界,身歷其境的手法我很喜歡。

        當宣亞在與前夫爭奪孩子撫養權時,兩人對家事調查官(或社工?)的對答也可以感覺到論經濟與人力,前夫在宣亞之上;論對孩子的細心與照顧,宣亞在前夫之上,也能感受到她為了單獨撫養孩子的決心。然而,孩子對父母的印象,也相當重要。孩子對母親的印象是「媽媽她生病了,所以不能陪我玩。」這無疑是壓垮宣亞的最後一根稻草。畢竟對孩子再愛,小孩的成長中如果母親無故不陪伴、甚至影響孩子的安全(宣亞有次因憂鬱症發作沒有去接小孩回家,讓孩子在外逗留),那是比忽略照顧嚴重百倍的事!灰心喪志的宣亞來到了濟州島,準備悄悄自殺……

        至於東昔,他的性格養成要到最後跟母親的故事線中才能完整展現。這裡就先說說他對宣亞的感情。東昔從小就命運多舛:父親早逝、母親當別人家小妾、姐姐出海意外身亡、被別家小孩毆打受盡屈辱。即便如此,他天生的硬脾氣讓他從不退縮,宣亞的陪伴也稍稍平撫了他暴躁易怒的心。即使被揍得鼻青臉腫,宣亞仍會默默地買東西給他,在打電動時偷偷交換是彼此的默契。然而,事情在某一天變了調。東昔誤以為宣亞遭侵犯而去痛毆其中一名同學,卻看到宣亞打電話報警,還說他是流氓正在鬧事。之後兩人就再沒見過面,直至成年。成年後的東昔仍對宣亞抱有好感,但是一天他載宣亞兜風並吻了她之後,換來的卻是宣亞的冷漠與不回應。

        年輕時跟現在的他都覺得自己被耍了,狠下心腸決定不再幫助宣亞,卻連不幫宣亞修車都辦不到。看著東昔的掙扎體現在他貨車經過宣亞的轎車數回,最終依舊停下來,讓人覺得可愛。

        後來宣亞決定要在濟州島住下並建造新房子,一同幫忙的東昔也藉此了解到宣亞的種種。兩人都來自單親家庭(東昔是爸爸過世,宣亞是媽媽過世),都想從原生家庭獲得更多的愛,因此透過傷害自己來得到家人的憐憫。不幸地是,宣亞假裝「報警」的那天(她當時想透過這假動作讓東昔停止毆打避免惹禍上身),她父親帶她去海邊,趁叫宣亞去買冰淇淋的空檔,連人帶車一起開進了海裡。失去父親的宣亞被帶去了首爾,永遠無法問父親為何拋下自己的宣亞逐漸患上了憂鬱症。

        了解這一切的東昔坦然放下了之前的種種不愉快,甚至為宣亞的新房、為了爭奪小孩撫養權盡全力地幫忙。我喜歡有段他為了幫宣亞的孩子買到他喜歡的長頸鹿布偶,不惜到隔壁去借梯子從高處取下,又寫實又讓人印象深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當然,還有他為了治療宣亞的憂鬱症所做的努力。他並非真正的心理醫生,甚至連書都沒讀多少,所以其實他給出的一些建議都不一定真的能幫助憂鬱症患者。比方說,他曾疾言厲色地對宣亞說「妳如果要尋死那就去死好了,但妳的孩子日後也會步上一樣的後塵」來嚇唬宣亞。不過,他也有教宣亞用罵髒話發洩壓力、做體力活的方式來減輕心靈上的負擔,甚至錄一段自己叫賣的廣播,以及要宣亞發現四周一片漆黑時就對自己說「這是幻象,這是幻象,這不是真的……」來幫助她。這些都實質地讓宣亞走出陰霾,漸漸改善了自己的心靈狀況。

        看到最後這兩人終於走在一起,真心為他們得來不易的感情感到欣慰。

        不過他們倆人的故事只交代了宣亞的故事背景與傷痛,東昔的要到他與母親的故事時才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