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女性思想犯的真實故事:「雖然我不知道為何在這裡,但我最好連自己的名字也忘記。」

1 / 1

昨晚去看了改編自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歷史的電影—《流麻溝十五號》,隨著電影的畫面穿越到我似懂非懂、歷史課本淺淺的那行字的七十多年以前,那個即便沒有鐵欄杆卻四處是牢籠的的時空背景。

這個故事講述著1950年代初期,一群女性的政治思想犯被關押到綠島(又稱火燒島)的集中營,她們之中有人是單純喜愛畫畫的學生、才華洋溢的舞者、年輕的護理師、身懷六甲的孕婦,因為讀書、寫詩、唱歌,又甚或是沒有任何的理由,便被扣上了「共匪」的罪名,成為思想罪犯。在綠島服刑期間,她們沒有姓名,只有編號,戶籍地被改為「流麻溝十五號」,在失去自由與充滿恐懼的火燒島經歷本該洋溢著青春年華的歲月...

在這個自由氾濫的年代,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難以想像失去自由是什麼感覺。我們所處的現代,可以想見的失去自由,大概不過是不幸確診要隔離七天、惹父母生氣週末被禁足一類,我們呼吸著自由、沉溺於自由,有時候也恬不知恥地嚷著不自由。不自由,離我太過遙遠,遙遠到就像是我站在「自由」的極端遙遙望向了另一個極端的「不自由」,一輩子沾不上感同身受的邊。

可從時間軸與地緣來看,這不過是發生在我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事情,發生在講著同一種語言、同一片土地上的事情。好像不能說是遙遠啊。時空感與情感在矛盾之中不斷拉扯,我在電影院中深深感受到我那看似堅不可摧的自由靈魂微微地顫抖,一種雜揉著悲傷、窒息、疼痛的情緒自然而然地傾洩而出,那一刻,我方才稍稍明白,原來自由那麼脆弱。原來自由得之不易。原來我也害怕失去自由。

以下便跟大家介紹這部電影,推薦給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去電影院了解曾經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真實故事。

※以下牽涉到劇情內容,並含有個人觀影感受,介意者請看過電影後再閱讀※

主角介紹:

1. 愛畫畫的中學生「余杏惠」:

雖然我不知道為何在這裡,但我最好把自己忘記,連名字也忘記,這樣才能活下去。

余杏惠,一個在學校裡擅長繪製海報的平凡中學生,有一天她的繪畫天賦被扣上了「為匪宣傳」的罪名,莫名其妙地被押到了火燒島。她並不曉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也不明白為何成了罪犯,她只能被迫接受自己已是獄中囚,並告訴自己「最好連姓名也忘記,才活得下去」。在一眾女囚之中,余杏惠保有從一而終的天真與善良,她溫暖地關懷他人、單純地與他人友好,也曾萌生青澀的愛情,但卻因長官視察時涉共謀演出反動的話劇而被關禁閉,身心飽受恐懼煎熬之苦...

2. 被迫自首為共產黨的舞者「陳萍」:

我自首,是為了活命。

陳萍,來自山東的學生,為了保護妹妹自首為「共產黨」而被捕。她性格高冷,不強出頭,有著曼妙的舞姿,因為才貌雙全被大隊長看上,所以不須從事勞動,但也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身體。面對他人的質疑,陳萍只冷冷地道:「我自首,是為了活命」她不相信「不合作運動」並非因為她沒有信念,而是她深切明白若無法離開綠島,做什麼都是徒勞無功,而她畢生所求,只是趕快到台灣與妹妹重聚,只可惜連這樣小小的心願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3. 年輕且正義的護理師「嚴水霞」:

我依舊相信,犧牲會帶來力量。

嚴水霞,是一名年輕媽媽,也是一名正義且有理想的護理師,她並不能認同「思想犯」的罪刑,她認為人應保有獨立的思想,臺灣人應自治,而必要時她認為「犧牲可以帶來力量」。嚴水霞雖外表剛毅,實則有一顆柔軟的內心,並且有著「救人不分善惡」的護理師使命感,她常在夜間自由時間教導杏惠讀英文,也曾捨命相救立場對立的羅幹事。她因私下與其它「新生」傳遞紙條、互通訊息,後被檢舉而以「獄中再叛亂案」移送軍法處,最終被處以死刑。

劇情細節:

1. 示範監獄的假象:看似歌舞昇平,實則毫無自由。

在綠島,監獄被稱為「新生訓導處」,囚犯被稱為「新生」,他們早上上課,下午從事勞動,晚上睡前有一小時的自由時間,獄中設有劇團,團員會在燕子洞排戲,公演給長官與其它新生欣賞,這樣的「新生訓導處」,美其名為實施感化教育,展示出獄囚也有自由的樣貌,實則不然。

1953年,新生訓導處發起「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徵求志願者刺反共紋身、寫血書,可成效不彰,上級懷恨在心,先是增加勞動工作、不給飯吃,後來演變成「獄中再叛亂案」,許多人被移送軍法處,最終被處以極刑。

2. 充滿傷痛的燕子洞:無數年輕的生命在此含冤殞逝

燕子洞,是劇團排戲的地方,也是處以酷刑之處。許多獄囚被帶到燕子洞便魂斷於此,也因此讓燕子洞有著冤魂不斷的傳說。劇中,知識分子林耀輝因在話劇表演諷刺當局,又被查到私下傳遞信息與紙條,被視為有叛亂反動的思想,最終,他熬不過嚴刑審問在燕子洞裡過世。而許多像林耀輝一樣的年輕生命,只為了保全自己的思想自由、為了想得知外界的消息、為了堅守自己的信念,在飽受煎熬與苦難中含冤而死。

3. 微笑死刑犯:從容就義?還是最大的挑釁?

「獄中再叛亂案」原先被判死刑的只有一人,但因蔣介石批示要「嚴為複審」,最終被判死刑者共計14名。電影中,享受著天倫之樂的蔣介石一邊笑著回應孫子,一邊用紅筆批改判決書,無辜的政治受難者即多了條「欲加之罪」而失去性命,政府的威權與如螻蟻般的百姓生命,兩相對照顯得格外悲涼與諷刺。當時,若在獄中被「特別接見」即被被判了死刑,當日便會走上刑場,行刑前,死囚掛上名牌、拍下最後一張照片。這些被判處死刑的受難者以燦爛的笑容面對鏡頭,被稱作是「微笑死刑犯」,他們臨終的燦笑既是從容赴義,抑是對當局無聲的挑釁。

觀影簡評

第一次在影院中,所有的觀眾在電影結束後仍坐在椅子上,靜待演職人員名單、募資名單字幕全部跑完之後,才默默地起身離席。

片尾曲〈永遠的所在〉樂音響起,又跟著哀而不傷、無奈又酸楚的歌詞再次墜入電影的時空中,每一句歌詞又將喚回了電影的畫面,放慢、放大。

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電影最後所有的政治受難者脫下了藍色的囚服, 換上了色彩繽紛的便裝,一起聚在海岸邊野餐。那一個象徵性的畫面,眾人在歷盡磨難之後滿足於現世安穩的笑容,讓我的心底湧上了無限的酸楚。也許那就是嚴桑留給杏子信中所提到的「天家」,也許那就是「自由」的意象,只是,該還給那個世代的自由與安樂再不可能成功返還,重獲新生的人身上傷痕累累,久久不癒。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看完電影,千頭萬緒,一方面很感激自己生處在自由的年代、一方面對於前人走過的歲月感到悲傷,同時又覺得能透過一部好電影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很幸福(但又好像不能說幸福,因為也同時感到沉重)。總之,就是這樣,許多的念頭夾雜在一起,難以訴諸於一個形容詞、一句話來說我的感受。

可我能確定的是,不論你站在什麼樣的立場、處在什麼樣的身份,都推薦你走進電影院觀賞這部電影,以一個了解歷史的角度聽這段故事、看這段故事,然後,也許你會跟我一樣,感受到這個故事並不只有悲憤,更多的是愛、信念與希望。

願我們珍惜自由。永遠自由。

《流麻溝十五號》電影資訊

#歷史 #白色恐怖 #思想犯 #自由

上映時間:2022/10/28

片長:1時 52分

導演: #周美玲

演員: #余佩真#連俞涵#徐麗雯#徐韜#莊岳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電影預告:
  • 電影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