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開口向你祈求愛,就剝奪了你愛我的權力。」現代版一千零一夜,電影《三千年的渴望》揭開對愛的奇幻想像

1 / 1

導演George Miller在《瘋狂麥斯:憤怒道》後,帶來一部充滿魅力的奇幻愛情寓言故事,原著靈感來自《一千零一夜》,古阿拉伯與說書人、三個願望與精靈,讓觀眾做一回《一千零一夜》裡的國王山魯亞爾,被一個個絢爛獵奇的故事吊著,直到破曉、直到被感動。

故事講述孤單的敘事學家艾莉西亞(Tilda Swinton 飾),在伊斯坦堡出差意外釋放了精靈(Idris Elba 飾),精靈透過說故事來誘導艾莉西亞探索自身的欲求,也希望她能許下還給精靈自由的願望。

和以往熟知的精靈故事不同,本片沒有到處冒險、搞笑刺激,幾乎全靠男女主角在酒店房間裡的對話呈現,兩個角色在某種意義上都是說話鬼才,對白的厚度和節奏需要花一些時間消化,推薦給喜歡反覆咀嚼文字深意的朋友,視覺上很值得在大螢幕享受,劇情對愛和故事的辯證或許能讓你滿載而歸。

|那些故事裡難以啟齒的渴望⚠️劇透討論

人們書寫動物、歌頌鬼神、暢想外星生物甚至異世界,就好像每個以「我有個朋友,他….」開頭的分享,不論多努力要顧左右而言他,歸根結柢仍舊是敘事者本身的故事,人類所有的敘事都是關於人性的寓言,作者費盡心思地層層包裝,再被讀者一頁頁地拆開。而我們享受這樣的過程,在故事裡看到我們所匱乏的、所嚮往的,渴望而難以在現實生活裡擁有的,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的魅力所在,故事表面上與你無關,卻又深深牽引著你的心神。

常說人的慾望是無窮的,金錢、權力、成就、讚美、完美的親子關係、令人艷羨的友誼,隨便一個都是從上古神話到現代電影都爭論不止的命題,《三千年的渴望》選擇了其中最氾濫也最難解的題目——對愛的渴望。艾莉西亞與精靈最初的分歧,是前者堅持自己無欲無求:「我對現狀如此滿意,為什麼要去挑戰命運?」後者則大聲指責她是個騙子、懦夫:「沒有人類、天使或精靈,不嘗試牢牢抓住那一絲,能滿足內心深處之渴望的機會。」於是精靈用三個飽含愛的故事,喚醒了艾莉西亞對愛的渴望。

艾莉西亞並非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聽聽故事就改變想法,而是因為距離愛情太過遙遠,長期以來求而不得甚至根本不敢去奢求,只好轉念或者說是欺騙自己,用「我不需要」來掩蓋「我得不到」的事實。彷彿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靈健康保護機制,完美地運行了太久,以至於當有外力強行揭穿這個謊言時,是極度羞恥又令人感到解脫的。艾莉西亞在爭論過程奮力辯駁、惱羞成怒,最後卻迫不及待地許下祈求愛情的願望,我很喜歡Tilda Swinton對這態度轉變的詮釋,轉折看似很突然,事實上是一種必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你遇見精靈,擁有了超越世間常理的力量和改變的機會,你會不會也拋開世俗社會的眼光、自己過去的框架,許一個無法對任何人言說的願望?

|愛是可遇而不可求

「我要你對示巴女王的慾望,我要你對澤菲爾的全心全意。我想要愛你,我還想要你也愛我。」艾莉西亞的願望動人又夢幻,她要的不是男朋友或者單戀獲得回報,對象是精靈還是誰都無所謂,因為愛人和被愛到某個程度是同樣困難的,所以她祈求的是相愛,情不自禁地、徹底地相愛,從身到心、激情到溫情都能完美撫慰彼此的空缺,那是很多情侶、夫妻窮盡一生都未必能觸及的幸福。

電影以艾莉西亞的願望作為分水嶺,故事過分嚴苛的,在賜予主角幸福後反過來追問幸福的本質。願望的神力讓他們彼此相愛,等於這份愛的源頭就摻有雜質,好像所有含有情緒勒索、外力驅使的感情一樣,它就永遠不可能是最夢幻、最純粹的愛情,於是艾莉西亞說:「當我開口向你祈求愛,就剝奪了你愛我的權力。」她只能選擇放手、從頭來過,賭賭看沒有了神燈和願望的束縛,精靈是否仍然愛她。

老實說故事結尾的處理不甚高明,故事從神秘迷人的古阿拉伯,回到吵雜無趣的現代都市就罷了,猝不及防接一個《來自星星的你》虐心梗,非人類生物必須定時回老家充電才能回地球陪女朋友,感覺像用小學生的答案,來回答電影前半部深刻嚴肅的探討,難免有虎頭蛇尾的出戲感。但就如同所有精彩的寓言故事,沒頭沒尾沒道理,龜兔為什麼要賽跑、王子公主何以幸福快樂直到永遠,沒人能解釋只能算是美中不足,反正那是他們的故事,聽完以後懷抱我們能帶走的,去演自己的故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更多影視文章請至Instagram: @funingee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