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處在文字足以殺人的時代 / 紀錄片《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

1 / 1

日前因為編劇老師分享了臉書梗圖社團裡一則有趣的貼文,讓我也跟著加入這個社團。每天都有好幾個人分享無傷大雅但幽默的梗圖。

梗圖是社群網路興起以後非常盛行的一種搞笑惡趣味,針對許多社會、政治現象做出無傷大雅的玩笑圖文。

不過,也時常看到一些不太好笑,甚至令人擔心的圖文。

好比戀童、性侵、性騷擾、蘿莉等。

令人驚訝的是,針對以上這些圖文,底下的留言甚至心情表達,居然沒有半個人覺得不妥,甚至延伸更多惡意的言語。

記得網際網路剛出現的時候,我才國中。當時爸爸在家裡裝了一台二手電腦。搬回來的那天,家裡就像多了一台可以通往異世界的載具,讓從前只能看電視節目的我,興奮異常。

那個年代的網路還需要費時的用電話撥接,得趁著家人都睡了的深夜,確保不會再有人打電話的時刻連接上網。嘟嘟嘟的撥接聲音,一等就是半小時,漫長的等待時間,也澆不熄想探索未知宇宙的好奇心。

網路聊天室、愛情公寓,都是那個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年輕人最熱衷的社交平台。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也曾沈迷過一陣。

用各種不同的綽號,穿梭流連在那些只有文字的空間裡。

“安安,你好,幾歲?住哪?”

“安安,台北,17。你呢?”

在虛擬的空間裡,名字、性別、身份、年齡、居住地都可能是假的,唯有慾望是真實的。隔著屏幕,沒人知道你的真實身份,所有平時不會宣之於口的劣根性在一分鐘幾百條訊息跳出的網路聊天室裡肆意亂竄。

N號房的隱憂其實早就存在。

從前看過紀錄片、講述社會案件的節目,畫面通常都盡量接近真實。翻找出事件當下的照片、受害人現身受訪、偵辦員警還原辦案過程、案發地點實際探訪。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讓觀眾更有“臨場感”。

《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並沒有這麼做。除了找來當時偵辦的警員及揭發此事的關鍵大學生外,其他畫面皆以意象的手法還原了受害者痛苦、恐懼的心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讓我對主導這部紀錄片的導演由衷敬佩,他讓大家得以充分了解N號房被揭發的始末,也深刻的體悟網路的便利之外,潛藏的危險。

危險的不是Telegram,而是那些以為沒有實際碰觸到肢體就不算傷害的網友們。除了兩名主犯以外,其他當時參與房間裡起鬨的網友們一個都沒有落網,他們甚至不覺得自己犯罪,以為只是旁觀、附和。

N號房事件不是韓國獨有,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問題。

那些戀童的梗圖底下,跟著瞎起鬨的網友們,不也正在做相同的事情嗎?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有別於其他物種,擁有秩序與倫理道德。(說到這裡,突然發現,搞不好某些群居的哺乳動物,都還比某些族群更有道德秩序)

意淫未成年人並不幽默,那只是一種足以反應那些人潛藏著的罪犯因子,是平時不敢正大光明示於人前的不見光慾望。利用未成年人社會歷練與思考能力的不足,滿足自身慾望,是一種權力不對等的暴力行為。

然而,人類社會對於互相尊重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需要努力。不只對未成年人、男性與女性、多元性別,是身而為人彼此互相尊重的基本美德。

N號房的事件在台灣大約只燒燙了社交媒體一周左右的時間,就被其他八卦和梗圖蓋過去了。但受害者心裡的狂風暴雨,還在她們的上空盤旋。

(圖片來源:《網路煉獄: 揭發N號房》電影劇照)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圖克夫人

IG:https://www.instagram.com/tuktokay/

FB:https://www.facebook.com/tuktokay

#Netflix #紀錄片 #韓國 #社會案件 #社會 #N號房 #網路聊天 #性剝削 #性侵 #未成年人 #網路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