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斯卡羅》公視旗艦大戲,讓觀眾看見150年前的福爾摩沙

1 / 1

《斯卡羅》的導演曹瑞原常說:「這是第一部完全屬於台灣歷史的故事,裡面很多詞都不是我們原本所熟悉的,但我們不能去忽略,因為它就在那,我們看一把青那些反而比較好融入,但我們必須經過這些關卡讓觀眾慢慢進入屬於台灣的歷史。」

這是一部吃力不討好的劇,拍攝場景百分之八十是實景搭建,要看天氣拍攝和昆蟲為伍,劇組人員常常吃飯不是配風沙就是配雨水,故事題材還讓觀眾感到陌生且龐大,演員說話台語、客語、中文、英文、原住民語交雜,一不小心就會勸退觀眾,但導演不擔心,因為他知道這都只是必經之路,一個讓台灣人理解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歷史的過程。

圖片提供:公視

拍攝《斯卡羅》是一段付出與救贖的過程

曹瑞原導演說其實原本並不知道傀儡花這個劇本和羅妹號事件,也沒想過要拍這樣一部劇,真的是很多的巧合,讓他知道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但真正的起心動念還是因為感受到傀儡花這部小說所描繪出150年前福爾摩沙的模樣,他想要拍攝出來讓觀眾看到真正當時的福爾摩沙,讓大家能融入其中走進那個歷程,他原本以為拍完一把青後就沒什麼難題難的了他了,卻沒想到這部片的挑戰更大,山林詭譎的危險和天氣的陰晴萬變讓他理解到“等待”的重要,我們總是希望人生照自己的計畫走,但生命是需要等待的,等待的過程都是很重要的,有時一早來拍了一顆烏雲的鏡頭,結果突然萬里無雲,就開始等,有時來了卻沒遮住陽光,也只能繼續等,就像農夫靠天吃飯,人生中永遠不可能有事事順心的時候,常常都需要等待,等待一個時機,等待一個景色,它終究是會到來,也因為這樣的拍攝過程,他感受到大家一起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時所產生的能量,也是那個能量讓大家能順利完成這部作品。

圖片提供:公視

演員和角色的經歷意外相似

觀眾總是會對導演如何找到這群演員感到好奇,而曹瑞原導演在尋找演員的過程也是充滿驚奇,一開始尋找蝶妹這個角色時原本是想找排灣族女孩,但最後選擇了温貞菱,一方面是了解了温貞菱的媽媽是菲律賓和西班牙混血而爸爸是台日混血,混了四國血統的温貞菱小時候對媽媽是菲律賓人有些排斥,認為他和別人不一樣,就像蝶妹也會在心中排斥自己的排灣族血統一般,加上媽媽的工作關係,讓家裡常常有移工來往,讓他從小就能感受到這些移工在台灣生活被欺負的自卑感,同樣也能放在從小就被賣到府城成為奴隸的蝶妹的心境,而拍攝前去俄羅斯留學的經歷,也同樣讓他感受到人在外地的無助感,這種種一切都和蝶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讓他成為飾演蝶妹的不二人選。

黃遠本身也有一半血統是排灣族,小時候也曾在部落遇到其他孩子幫他取混血兒相關的外號,這也和角色經歷相似,不過其實不管是部落和漢人的混血或是不同國家的混血,只要是混血兒,至今仍然都有可能遇到關於身份認同和族群歸屬感的問題,而黃遠也因為這部劇,重新好好認識了自己的部落,現在甚至在屏東定居了兩年,也算是另類收穫。

圖片提供:公視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找到烏米娜的扮演者的過程才是最有趣的,當時原本曹瑞原導演是想要去一場演講比賽說服查馬克老師參與演出卓杞篤一角,卻意外在參賽席中看到程苡雅,形象正符合烏米娜這個角色,不過當時的程苡雅只是個素人,甚至只是個國中生,所以導演還特地跑到他家和他父母商量,還差點被當成是詐騙集團,真的是很有趣的經歷,從一把青就能感受到曹瑞原導演選角的精準,這次的《斯卡羅》演員們的表現一定也都會非常出色和符合。

《斯卡羅》是一部吃力不討好的劇,但他講的卻是屬於台灣人這片土地的歷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導演說只有台灣才能包容這麼多外來族群在這片土地上共生共存,所以我們更應該用最還原的方式去還原出過去的一切,不過也希望觀眾可以用很輕鬆單純的心去看這樣的一部劇,不要想太多,說不定就會更好更純粹的融入其中,感受這片土地的美和台灣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好好的身歷其境回過頭來再查相關背景,我想就是最好的開箱方式。

🌊《斯卡羅》播出時間

🎬08/14起,公共電視,每週六晚間九點起

🎬08/14起,公視+、LINE TV,每週六晚間十點起

🎬08/15起,Netflix(台灣)、myVideo,每週日晚間六點,一次上架兩集

🎬08/22起,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每週日晚間六點,一次上架兩集

敬請期待!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喜歡我的文章

fb🔍 Dear Yun(跟著小芸來追劇)

IG🔍dear_yun319

Podcast🔍跟著小芸來追劇

Youtube🔍跟著小芸來追劇

可以看到更多劇評呦!

#曹瑞原 #斯卡羅 #公視 #羅妹號事件 #吳慷仁 #温貞菱 #法比歐 #黃遠 #周厚安 #黃健瑋 #程苡雅 #斯卡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