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大小事1|不要再問「怎麼辦」了!換個方式說吧!

1 / 1

日常生活中很常會聽到有人問「怎麼辦」,

包括自己在遇到問題時的第一個反應也是詢問他人「怎麼辦?」。

最近身邊也有一些例子,

發現有些人的怎麼辦,只是想表達當下的手足無措,

並非真的需要他人幫忙,像是個語助詞的存在;

而有一些人開口詢問怎麼辦,

是認認真真希望被詢問的一方可以接收並處理問題,

這個怎麼辦有種間接表達「我不會喔!你來處理!」的感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前陣子朋友A與我分享了,工作上遇到的幾個例子:

   

最近公司開始實施分組上班,當天A為居家辦公,

與A為同部門但不同組的組長B至公司上班時,

發現網路設備有異常,

組長B第一時間就聯繫了居家辦公的組長A,

詢問設備異常要如何處理,

喔不!確切地來說,A接起電話聽到的第一句是:「網路壞了怎麼辦?」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A請B確認網路設備是怎麼樣的異常,並請聯繫公司配合的廠商進行維修,

之後,聯繫廠商的每一個步驟、廠商的每一句話,B都原封不動的回報A。

   

首先,A接到電話疑問是:

1. 網路設備是怎麼樣壞?是否有任何異常代碼等等?

2. 廠商的電話不是一直都貼在公司的布告欄嗎?

    

如果是一般員工打來詢問,我想大家都會覺得很合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但是提出問題的人是一位組長,一位應該要有解決能力的組長,

且他的提問也並非是提出確切問題,

例如:過去有沒有同樣的異常過、之前如何處理,有沒有廠商的聯繫方式等等,

而是一句「怎麼辦」,

這不免會讓人思考為什麼不能試著自己解決?

     

我認為組長B可以這樣做:

1.  通知居家辦公的同仁們,今日網路設備偶異常,故有些業務會受到影響,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正聯繫廠商中,之後會再告知處理結果。

2.  維修結束後,通知設備已維修完畢,已可正常使用。

3.  事後,將此經驗傳承下去,廠商是否有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或是可以如何操作以確認是暫時性的異常或是真的需維修等等。

     

聽完了A的分享,

也讓我反省自己,在遇到困難時,也要試著自己解決,

若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詢問他人時,也要記得「提出確切的問題取代籠統的怎麼辦」

讓對方知道我的問題點在哪裡,而不是等待他人從頭教起;

另外若是可以的話,試著「提出方案再詢問意見」

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在詢問主管或他人,是否可行。

我想,這兩個小技巧,就可以讓主管看到你的不一樣!

點此進入主頁,按下+追蹤→YUYU

歡迎來我的INSTAGRAM逛逛喔→羽羽滴日常

#情商 #波波黛莉#PopDaily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YUYU日常大小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