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週日文章】現實中的夢想

1 / 1

等等,先別嘲笑我往上滑。我知道這個題目在文字界就像滷肉飯之於臺灣,口味與配料的傳承陳年歷久又各自為政,關於這類的感觸和領悟,寫出來可能會引來存在主義、傳統哲學等各思想派別劍拔弩張。在「我們」眼中,一秒先是感覺是青澀又含情脈脈如初戀,但實質深夜關上家門後,也為了練習折腰姿勢而不斷在鏡子面前練習微笑角度、簡報時的肢體舞蹈。

       

會不會就算等到這個年紀,我們還是會在意當初沒被完成的夢想,或是說,那個想像中的自己呢?有人刷過社群版面後問過我,「要怎麼樣才能過得了像妳的夢想生活?」我調皮的在他問號尾音還沒結束前,擠上了一句話:「接受現實。」

本文適合這樣的人閱讀

●年齡限制20歲以上,有能力選擇生活的年輕人先不要想這些

●正在人生交叉口青紅燈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認為愛是卡布奇諾,生活就該成為阿諾(美國人的那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你看到的現實,我看不到。

在臺灣校園外牆上,總貼滿「將夢想變成現實」的延伸符碼。以現有的視野想像未來目標和夢想,奮力踏入成功佼佼者圈裡,對於稚嫩尚未沾黏油土泥作的臉龐來說,是一盞非常有前進動力的指向型光明燈。但對於,日日需要依賴咖啡因才有辦法恢復理智的人來說,力道好比螞蟻經過腳掌一般,越主動積極表達這種消極心態的領袖,越是能夠自動反射性留下一些「面對現實吧!」「真是做夢。」字眼。像是同一套機器人的回應文字,來表達代表集體意識的言論。的確,人們只要碰到非和本身狀態相同的描述,就會否定文字內容真實性的存在。漸漸的「抱持著夢想」這個口號,被某些慣於直覺行為的人們用來區分心智年齡,一種「如果你說了這句話,就會被還以沒認清現實的訕笑」的類似警示。

            

剛畢業有次羞赧的提案經驗,我提交一份企劃,寫滿一本厚厚針對某個政策的建議與評估,整份文件來不及呈到最高主管桌子上,隔天直屬主管直接將文件塞進後方的回收籃,「重寫。」臉色立刻漲紅的我,甩著馬尾歪頭問,「為什麼?我覺得寫得很好啊。」「那是你覺得。這裡面只有靠感覺和經驗,就算我相信你,為什麼別人要相信你?你是誰?不是壓著刀強勢逼迫別人接受妳的觀點,是要讓對方和你一樣用同樣視角看視角,對方自然而然才會認同你的做法。」

       

這讓我對於,那些會對著別人說「現實就是痛苦」的人感到好奇。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現實?或是說對於他們來說,用了什麼標準來認定每個人定義現實是相同呢?

          

什麼是現實?

修圖的時候,我會刻意加入自己的感官意識,例如明明是下午的照片,但我會希望表現朝氣的感覺,所以在色溫那軌,會偷偷往左邊滑幾步。這樣偷偷往左滑,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原本落暮感的照片,會變得有點曦光感,讀者也會以為照片裡,那是我的早餐。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如同使用具有攝影功能app一樣,只要套上濾鏡,從原本的「我的早餐」就會秒變成「網美的早餐」。哲學家康德有個理論,他提到包含理性和感性的知識和經驗,都是屬於人類可知有限理解範圍內的「表象」,所以他認為人們永遠無法擁有事物完整的事實。而綜合型先驗知識則像是每個人在表象裡面獲取的新知,「先驗知識」意思是在發生經驗之前就知道的。比如檸檬是酸的,這是「先驗知識」,但嘗過檸檬之後,才知道檸檬嚐起來是酸澀又糾結眉頭的味道,加上經驗之後就是包含知識和體驗的「綜合型先驗知識」。不過,每個人的味覺是主觀的,我感到酸澀的味道,和你認知的酸澀,我們舌頭的敏感度可能有點不太一樣。

        

所以我們很常說的現實,會不會是在人們已經對於某些行為賦予定義之後,讓我們產生經驗的「綜合型先驗知識」呢?我們分別得出來「青椒好吃」和「青椒很噁心」是個人主觀,但要怎麼知道,「現實」和「夢想」的差別呢?

              

接受現實後,夢想才會開始。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燈光下小框框裡的人們,是因為實現夢想才快樂。夢想可能是環遊世界、財富自由、或是不再看老闆臉色?我曾經遇過一群擁有很多財富,能夠環遊世界的老闆們,他們也不見得快樂。所以到底是現實重要,還是夢想重要?現實和夢想不該是被一拆為二,「經歷了現實,才會知道什麼是夢想。」夢想是經歷無數次現實的嘗試過後,依然能夠感受到過程中的踏實、滿足。在首頁這張照片裡,剛泡完澡的我穿著浴袍,頂著一批白棉浴巾,腿上盤著鐵灰色筆電,或坐或躺,我什麼都沒有做,但就感到幸福無比。但對你來說,我會是什麼樣的人?其實會不會就是你對世界的想像與假設?

         

我的人生經歷帶給我的啟發,夢想是來自內心的體驗和感知生活,而不是決策目標。因為接受現實,重新賦予行為意義,就是夢想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Hi,我是 晚期 WanChi ,一起成為理性又感性的大人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追蹤我吧!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imwanchi/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wanchi.s/

#wanchi在這裡呀 #wanchi寫情書 #wanchi燉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