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版娘包色的好款。
1 / 5
每次週末,只要看到薯條、雞塊、漢堡,我的大腦就會自動切換成「小放縱模式」。
但就在一邊喝珍奶一邊吃薯條的當下,我也開始練習一件事:我不是不能吃,而是學會吃得有節奏。
第四週的飲食紀錄,有比較多的社交餐、熱量高的食物,但我也發現,透過三圈分析 + 四節奏回顧,仍然可以平衡調整。
想知道三圈反省是什麼?可以回顧 👉 飲食紀錄 Week3
【三圈反省法】:釐清核心、接納彈性
- 健康圈:堅果、豆腐、雞蛋、青菜、散步、水分補充。
- 享樂圈:斤餅、珍奶、炸物、榴槤、奶茶。
- 混合圈:火鍋、潤餅、咖啡、粽子、湯麵,依比例與搭配可調整。
👉 結論是:我不是要把享樂圈剔除,而是調整它們出現的頻率、時間、搭配方式。
【四節奏檢視】:從一週找出規律
- 週一到週五(工作節奏):早餐與午餐穩定,運動完成率高(瑜伽、皮拉提斯、走路皆有)。
- 週末(彈性節奏):外食增加、甜點炸物多,但有意識控制分量與搭配蔬菜茶飲。
- 身體節奏:頭痛明顯減少,但仍有輕微分泌物與晚餐偏晚。
- 心理節奏:情緒穩定,記錄飲食成為習慣,開始懂得善待自己不等於放縱自己。


給下週的自己幾個小任務:
- 固定平日的一天設計「清腸日」,如南瓜湯、燕麥粥、優格、水煮蛋。
- 睡前30分鐘不滑手機,搭配腹式呼吸+熱牛奶幫助入睡。
- 運動後補充香蕉+溫水/牛奶,避免不適與虛弱感。
- 允許享樂,但設限一週2次「開心吃」時段即可。
我不是在限制自己,而是在學會掌握生活的節奏。
讓健康不只是短期的節食,而是長期「選擇」與「享受」的能力。
✨ 延伸閱讀推薦
如果你也想建立飲食紀錄習慣、從生活中察覺「自己的節奏」,
歡迎你看看我上週的分享:【飲食日記 Week 3|適度放縱口慾,也練習即時平衡】
讓我們一起,健康一點點,輕盈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