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搭必備:deya輕量機能抗菌小包,斜揹側揹都時尚實用
🔺文長,內含大量負面情緒
收到外婆訃聞的當下,我正在曼谷。
雖然前一天和妹妹通過電話,已經有外婆狀態不好的打算,但實際收到還是無法思考。依稀記得,手機傳來家裡群組那張粉紅色的圖片,我站在人行道上,那大概是第一次我覺得「有個人真的離開世上」了,男友還一臉不耐煩的說:『妳為甚麼不走?』只好努力擠出幾個字:我收到訃聞,我在哽咽,我的淚水在眼眶打轉,就像打這篇文的現在一樣。
當下第一個念頭是:我怎麼會在這裡(泰國)?
但也很快意識到,我在哪也改變不了外婆離開的事實。
被拉到一旁的休息椅上,『妳跟妳外婆很好嗎?』男友問
老實說,一時無法答出我們很好,卻也沒有不好。還記得從2019年開始,我外婆就開始出現失智的現象,她慢慢忘記家人,不記得我媽,也不記得我是誰,後來她就進了療養院,之後看過她的次數,手指頭數得出來。
前陣子,總是會回想與外婆的相處過程。
因為我不會講台語,外婆學著講些簡單的國語,
每次回外婆家,她總是會收集好多十塊錢,跟我說拿去買涼的,但我好像從來沒有給過她紅包。好像人活到一定的歲數,習慣的一切就會開始改變,甚至開始道別。這大概就是成長吧。
2024/12/8 這天是外婆的頭七
本來我的預定行程是要聽周杰倫演唱會,但我當下坐在殯儀館聽師姐誦經。做決定的當下沒有思考太久,哪一個選項會後悔一輩子?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快轉到告別式
那天早上好早起,儀式當下我哭了好久,道別真的好難。「阿嬤我來看妳了」「阿嬤好好走」心裡默念了好幾次,外婆是長這樣嗎?記憶裡的外婆總是對我笑,她真的長眠了。
儀式的當下,腦中也翻覆著許多思緒,習俗看得不是交情,不是我和亡者交情多好,即便和外婆相處二十幾年,卻也敵不過僅出身五年的表弟,他甚至沒怎麼跟外婆直接相處過,只因為他是內孫,而我是外孫?我們不是都是外婆的血脈嗎?先是性別,才是輩份,年齡根本也不是重點,那些舊有的習俗我真的不能理解,這是我第一次認真探討習俗的正當性。
看著我爸媽跪在地上,我就泣不成聲,到最後我也不懂⋯我是在為外婆的離世哭泣,還是帶入到未來的情緒裡?這大概是開端,未來有更多需要道別的時刻,不能否定這個事實。
人好像總是在脆弱的時候,會想要有個陪伴,總是一直朗朗不想結婚,卻在喪禮上第一次有想要婚姻的念頭,原來一個家、一個家族的聚集是這麼龐大,我們想要陪彼此走完最後一程,但另外一半其實不能參與喪禮,看著外公默默坐在角落,不太知道他在想甚麼?第一次覺得死亡離我好近,好希望我永遠不懂這種情緒,這是我27歲的課題--第一次經歷至親家人的離去。
突然想起一句話:「每位亡者,都曾是某個人的至親家人。」
儀式中有很多人來悼念,自己站在家屬角色才驚覺:原來亡者不可怕,祂也曾是我的家人啊......
然後喪禮結束了,不知道人死後是否如戲劇裡所演的,會遺留世上,那我們剛剛做的一切,外婆都有看到嗎?
留下了很多疑問,但我最大的疑問還是:
外婆會記得我嗎?
在斷氣那一刻,外婆的失智症就恢復正常了嗎?
那她是不是就會想起我是她的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