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一直讀下去,一起來看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韓江《素食者》

1 / 1


    近期努力消化了自己的囤書,以及朋友推薦、借我的書。木子小姐某次提到她看過一本裡面的角色想像自己變成植物的內容,彼時我心想:這什麼怪奇內容。而後不久,這本書拿下了諾貝爾文學獎。驚訝之餘,一邊讚賞我朋的眼光真好,一邊好奇這本書到底在敘述什麼?感謝木子小姐借我書,以及她與茶莊千金的大力推薦,她們總是拓展我的閱讀視野。

-

🌱權力與自由

    看似再平凡不過的家庭主婦-英惠,自從反覆失眠、噩夢侵擾後,便再也吃不下、也煮不了肉,她從此成為了素食者。然而僅是對於飲食的選擇不同,卻逐漸牽引出來自父親、丈夫,乃至於社會,對於其選擇的干預與身體、語言上的暴力。身而為人,卻無法順著心意選擇自己想成為的模樣,背負著他人的目光、期待,並在權力的傾軋、擠壓下,逐漸變得畸形。

-

🌱華麗與蒼涼

    英惠答應了姊夫的藝術創作邀約,在全身赤裸的身體上作畫,絢麗色彩的花朵綻放於身體之上,交纏的肉體就像花朵在交媾一般,在動物與植物、靜與動之間,呈現完美的平衡。花朵彩繪讓英惠不再受夢魘所困,恢復人的慾望,然而身上的彩繪越是燦爛繽紛,越是從美麗中生出無限蒼涼。雖是拉滿性張力的篇幅,閱讀時內心卻總是暗伏著:慾望被壓制、貶抑的痛苦感。

-

🌱理解與救贖

    為了更方便理解,人們傾向將他人歸納分類,英惠不吃肉便自動被歸納成-素食主義者,而非細究其為何如此。然而化約、歸類,某種程度來說是種便宜行事,摒棄了對個體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在英惠住進療養院後,由姐姐仁惠的視角繼續行進,通過姐姐的目光,對於他們所處的原生家庭與其後的衍生家庭,有不同面向的認識,而或許在所謂的救贖之前,更需要的是先被看見與理解吧。

-

🌱個人心得

    閱讀本書時,常感到強烈的不適感,像是英惠明明不吃肉,宴席間卻常遇到長輩或他人,以健康、為你好之名勸她吃點肉,更甚於她父親直接將肉硬塞到她嘴裡。穿不穿胸罩、吃不吃肉,看似是個人的自由選擇,然而衍生而來的社會觀感,像是情緒勒索與暴力的混雜體,壓得個人喘不過氣來。不禁想,這些束縛是不是個人將自己看得太重,才能如此輕易地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在他人身上。

-

    跟著故事推移時,逐漸發現妹妹英惠、姐姐仁惠,其實都正在或曾經經歷同樣的痛苦,面對痛苦,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防禦姿態來抵禦傷害。英惠活進自己的世界裡,不與無法理解自己的人交流,除了自己的身體外,沒有什麼是自己能控制的;而仁惠則是順應著世界的法則而活,將真正的自我限縮到自己也看不清楚的狀態。然而她們的痛苦與掙扎是同質同量,不因應對方式不同而改變其重量。

#素食者 #韓江 #漫遊者 #閱讀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