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活品質的3大關鍵:健康、育兒與自我成長
1. 植牙後牙縫太大?該勇敢回診還是忍耐?
#植牙保養 #牙縫變大 #植牙後遺症 #牙齒健康 #口腔護理
最近剛植牙完成,但裝上牙套後發現 牙縫變得很大,導致食物殘渣容易卡住,無論是蔬菜纖維還是肉渣,都讓人很困擾。
起初有點 不好意思回診,擔心醫生會覺得是小題大作,或是如果需要重新調整,自己又會覺得麻煩。但仔細思考後,我發現 牙齒健康是長期的事,不能因為一點點尷尬就勉強自己忍受。
植牙是一項不小的投資,醫生有責任確保手術結果符合標準,而我們自己也應該負起照顧牙齒的責任。如果放任食物卡住,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 牙周病、蛀牙,甚至影響鄰牙健康。因此,我決定鼓起勇氣回診,與醫生討論解決方案。
如果你也有類似問題,千萬別忍耐,勇敢回去諮詢,才能確保植牙效果長久維持!
2. 小孩放學總是喊餓?這樣調整,讓晚餐更順利!
孩子升上中班後,學校下午三點多會提供點心,但我發現 每次接到他時,他還是會喊餓,要求再吃點心。我習慣在車上給他吃些零食,但回家後他對晚餐總是興致缺缺,吃得很勉強。
後來我才意識到,孩子的胃容量有限,如果在車上吃太多點心,回家後自然就不會有食慾。此外,晚餐吃太飽,對於晚上八、九點就要入睡的孩子來說,會加重身體負擔,影響睡眠品質。
所以我決定做個小小的調整:
✔ 在車上直接讓孩子吃簡單的晚餐,而不是點心
✔ 我自己也跟著一起吃,省去回家後再準備的麻煩
✔ 回家後多出半小時,可以去公園散步、騎腳踏車、玩乒乓球,或陪孩子玩玩具
這樣的改變不僅讓孩子的消化更順暢,還意外增加了我們相處的親密時光。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或許可以試試這種方式!
3. 想養成每日反思習慣?別再拖延,直接開始!
這學期孩子開學後,我也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挑戰——每天反思與檢討自己的一天。
《論語》裡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一直提醒著我 反思的重要性。最近讀了一本書《復盤》,讓我更加確信,每天回顧自己的行為與決策,能讓人生變得更清晰、掌握度更高。
然而,這個想法光是在腦海中盤旋了好幾個月,真正執行的次數卻寥寥無幾。與其每天想著要開始,不如現在就動筆!
於是,我不再要求自己寫出多麼完整的反思,而是先寫就對了。隨著時間累積,這些紀錄自然會變成我的寶貴經驗,未來再與大家分享這些「復盤」的實際好處。
如果你也總是在思考卻遲遲不行動,試試看吧——別等到準備好,直接開始,才是養成習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