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The Dots ──在各系短居的游牧式學習生涯
「檢討受害者的人,有時候甚至跟加害者一樣殘忍,一個是無心、自以為的勸說,一個是慣犯、泯滅人心,但同樣都令人作嘔。」
最近看到一連串關於性迫害的議題,身體本能的就開始感受到很多的不適,像是不自覺突然覺得胸口緊、悶熱、心悸、呼吸困難、口乾舌燥、想吐、情緒鬱悶、緊張、害怕、想疏離人群、想哭、想不開、窒息感等等,即便知道世界還有很多的美好,卻總有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單純擁有快樂存在的感覺。
「下次不要太晚回家」_像是指責受害者自己選擇晚歸所以才會遇害、「以後不要穿那麽少」_加害者並不會因為衣服穿著多寡停止犯罪、「當時為什麼不拒絕」_有時候即便拒絕也沒有用,甚至還變本加厲、「當時怎麽不報警」_報警裁決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中間審問過程也必須要受害者重新回想事發的經過,或者即便懲罰了、受害者還是回不去沒事的時候、「喜歡強暴者是有病嗎」_因為不想自己是被侵犯的,所以僅能試圖靠這種想像,讓自己減輕痛苦,即便是短暫的、「要公開姓名才能避免其他人受害」_那不公開姓名難道就是受害者的錯?不想未來日子裡名字和犯人綁在一起有錯嗎?、「要懂得保護自己」_如何才能確保自己什麼時候是安全、什麼時候能即時保護自己?…許多網友、親友、陌生人紛紛在無形中,用言語再度重傷被害者,而不是盡可能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理解其當下所有的無助感,也許的確很難感同身受,但事情都已經發生,為什麼不能先好好關心受害者當下的身心狀況,反倒是先說了未來無法預知或說了也僅是讓受害者認為是自己的錯?
而家裡那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始終也一直都沒有勇氣拆膜、翻閱。
當時會買的原因是無意間看到訪談,很氣憤、很難過,但又無法做什麼,最後僅能靠支持作者的書,希望無形關心的力量能傳遞到作者身上,盼作者能忘卻痛苦、安息,自己也能平復一些焦躁不安,即便現實也許依然無法改變什麼。
也辛苦所有站出來勇敢發聲或者沒有發聲,僅能自己療傷的人,即使受傷也依然不想傷害人,包含加害者。